碳金融引领“低碳未来” ——访北京环境交易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戈

碳道小编  · 2018-07-17 07:07 · 阅读量 · 1700

摘要:2017年12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发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从试点推向全国。北京环境交易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环交所”)作为中国碳市场重要的参与者、建设者和推动者,为建设全国碳市场发展壮大、助力打赢环保攻坚战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全国碳市场启动半年之际,本刊记者独家采访了环交所董事长朱戈,请他以环交所的发展为缩影,畅谈我国碳市场的现状与未来。


朱戈


6月13日是全国低碳日。近年来,建设美丽中国、共享碧水蓝天的理念已越发深入人心,而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政策工具。

碳排放权交易是给企业排放设定上限,通过配额交易降低减排成本的重要制度。其实早在2011年,我国就已经确定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自2013年6月以来,深圳、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湖北、重庆等7个碳交易市场相继鸣锣开市,拉开了我国碳交易从无到有的序幕。
2017年12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发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从试点推向全国。北京环境交易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环交所”)作为中国碳市场重要的参与者、建设者和推动者,为建设全国碳市场发展壮大、助力打赢环保攻坚战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全国碳市场启动半年之际,本刊记者独家采访了环交所董事长朱戈,请他以环交所的发展为缩影,畅谈我国碳市场的现状与未来。

01

《中国金融家》:目前北京碳排放交易试点的交易情况如何?

朱戈:自2013年11月28日开市以来,北京碳交易试点已顺利完成四个年度的履约工作,初步建立起“制度完善、交易活跃、监管严格、市场规范”的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运用市场机制促进低碳发展方面担当了探路者的角色。

截至2018年7月1日,北京试点碳配额共成交约2458万吨,成交额达8.53亿元,交易规模、交易活跃度居全国7个试点前列。公开市场价格稳定在50元/吨左右,居全国首位。同时,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超过2100万吨,成交额超过1.28亿元;林业碳汇交易超过8万吨,成交额287万元。据统计,参与交易的单位超过1000家。


02

《中国金融家》:据了解,环交所的使命是为环境权益定价、为低碳发展融资,并整合市场力量建设美丽中国。那么,为完成使命,环交所近年来做了哪些工作和努力?

朱戈:环交所是中国碳市场重要的建设者和参与者,一直积极主动开展碳交易市场的创新探索,取得了很好的反响。自2013年北京碳交易试点启动以来,我们围绕试点和全国市场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在区域市场建设方面,在全国率先实现跨区交易。环交所在北京市发改委等政府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先后与河北承德、内蒙古呼和浩特和鄂尔多斯等市启动了跨区碳交易,充分发挥首都资源聚集和北京碳市场试点经验丰富等优势,积极支持上述非试点地区的碳市场建设,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
在交易系统方面,率先实现了云平台升级。北京碳交易云平台在互联网应用上已经全面与大型金融企业接轨,为全国碳市场业务的发展提供更安全、更高效的技术服务能力。

在金融产品方面,积极开展碳金融创新。实现了全国首笔配额融资回购交易、国内首笔碳配额场外掉期交易,为企业拓宽了绿色融资渠道,同时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此外,我们还与中国建设银行推出了碳配额质押融资工具,同时正在酝酿碳配额托管等碳金融创新产品,丰富企业碳资产管理的工具箱。

在普及推广方面,开发了多款面向个人的低碳应用工具。我们推出了“自愿减排微商平台”,方便个人通过微信购碳;我们还开发了低碳手机游戏“小小绿色城”,为个人了解碳交易和低碳发展提供了鲜活的工具。


在国际交流方面,搭建起了全面的碳交易合作网络。我们先后与韩国、日本、非洲和欧盟的碳交易机构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成为中外气候合作尤其是南南气候合作的重要窗口。

03

《中国金融家》:随着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启动,碳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参与的主体越来越多,市场的需求更加多元,对碳金融产品的需求也更迫切。您刚才提到环交所在积极开展碳金融产品的创新,请具体谈谈。

朱戈
:环交所非常重视碳金融产品的创新工作,先后推出了中碳指数产品、碳排放权配额回购融资、碳配额场外掉期合约、碳资产质押授信等业务。推出这些业务的主要目的是满足交易参与人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丰富的风险规避、碳资产利用、融资工具等,使北京碳市场更加活跃。在全国碳市场启动后,我们会继续按照国家和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主管部门的要求,探索和研究符合监管要求和市场预期的碳金融产品,满足北京控排和投资企业的需要,也为全国碳交易市场开发创新型产品作出贡献。

以碳配额回购式融资产品为例,2014 年12月,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华远意通热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环交所正式签署了国内首笔碳排放配额回购融资协议,融资总规模达1330万元。此后每年均有碳配额回购式融资的实践案例,已成为碳市场中接受度最高的融资方式,为企业盘活碳资产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再比如碳配额场外掉期交易产品也是一项碳金融的创新。2015年6月,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能源创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环交所共同推出了这项国内首笔碳排放权场外掉期交易,交易量为1万吨。交易双方以非标准化书面合同形式开展场外掉期交易,并委托环交所负责保证金监管与合约清算工作。此次场外掉期交易的达成,实现了碳市场与金融市场的有机结合,有助于进一步发挥北京碳市场价格发现功能,拓宽交易参与人风险管理渠道。



04

《中国金融家》:环境权益市场在绿色金融体系中有哪些重要作用?环交所对支持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做了哪些工作?

 朱戈:2016年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发展多种碳金融产品,推动建立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发展各类环境权益的融资工具。

环交所的碳金融创新实践积极贯彻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通过纳入多个利益相关方,将绿色环保产业链上的企业、供应商、技术及资金都囊括至交易平台,实现资源的无缝对接和实时共享,不但从交易手段上帮助企业以最低成本实现履约,更从源头上帮助企业了解并发掘自身减排潜力,对于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尤其是碳金融体系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支持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方面,2016年,环交所和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绿金委)碳金融工作组正式发布了《基于林业碳汇的生态补偿市场化机制建设》报告,相关政策建议被贵州省及贵安新区争取绿色金融试点地区的正式方案所采纳。与此同时,环交所还为陕西省、新疆自治区、海南省等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工作提供了包括碳排放权在内的环境金融方面的业务创新和经验支持。


05

《中国金融家》:您预计全国碳交易市场规模大概有多少?未来发展空间多大?

 朱戈:根据此前世界银行预测,2017年各地碳市场将覆盖全球约360亿吨碳排放总量的18.36%,共约66亿吨,而正式启动的中国全国碳市场将贡献其中一半以上的覆盖量。在去年12月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启动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国碳市场首批将纳入企业1700余家,排放量将超过30亿吨。这在覆盖规模和影响范围方面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

尽管目前我国碳市场总体还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但国内外都对未来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发展抱有高度期待,期望它能够充分发挥合理为碳定价、引导清洁投资、推动产业转型等功能,同时为引领国际低碳产业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挥重要作用。

关于市场规模,根据绿金委碳金融工作组和环交所发布的《中国碳金融市场研究报告》初步预测,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后,现货交易市场规模保守情景下大约在30-80亿元,乐观情景下大约在900-2400亿元,中值为150-400亿元。随着碳市场的不断发展与推进,未来可能纳入更多的行业企业,全国碳市场在交易规模方面潜力巨大。


06

《中国金融家》:未来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应该如何建设?您有何建议?试点中心如何起到带头作用?其中又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

朱戈:全国碳市场是国家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市场工具。基于已经开展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经验,全国碳市场需要在流动性、稳定性及碳价有效性等方面进一步探索,促进中国的碳定价机制健康发展。这需要国家层面、试点地区以及非试点地区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市场机构的充分理解与积极参与。

在经验积累方面,北京碳市场形成了不少具有借鉴意义的成功经验,也是未来更好发挥试点带头作用的重要依据:一是政策法规齐备,形成了“1+1+N”的完备规则体系,为碳交易试点提供了坚强保障;二是机制设计科学合理,配额发放松紧适度,保证了碳价的相对稳定;三是执法严格透明,北京市发改委专门公布了行政执法的自由裁量权规则,同时加大了执法力度,保证了碳排放管理和交易活动的严肃性和公平性;四是市场培育充分扎实,碳交易试点启动之初,北京市就建立了控排单位、第三方服务机构和金融投资机构三大联盟,并针对区县政府部门、控排单位等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培训活动,同时与周边六个省市签署了跨区碳交易研究合作协议。这些都为保障北京碳市场的健康稳定运行提供了基础支撑,可以为全国其他非试点地区提供借鉴和支持。


07

《中国金融家》:您如何看待金融机构参与碳市场?环交所下一步的工作部署有哪些?

 朱戈:从碳金融工具的推广经验来看,企业对于这项创新的认知度还不够,部分企业对于碳交易还处在满足于完成政府指令阶段,对气候变化议题的重视程度及相关金融创新的业务能力还比较欠缺,这要求包括政府、交易所、金融机构、实体企业等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要对绿色金融进行不遗余力的能力建设。金融机构参与碳市场,在推动金融工具开发与使用、提高市场流动性、提升企业碳资产管理意识等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服务于全国统一碳市场,环交所将继续发挥平台优势,着力推动碳市场建设,按照主管部门要求开展碳金融市场创新。


转自:《中国金融家》杂志第7期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