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湖北碳市场之供需博弈下碳价或步步高!

碳道小编  · 2018-07-19 18:07 · 阅读量 · 990

摘要:湖北碳市场2018年履约季的需求供给占比约为0.77-0.90(需求数量/供给数量:600/780---700/780),市场需求较大,价格上涨想象空间巨大。

一、湖北2017年配额分配方案历年最紧

   (一)继续坚持适度偏紧的设计初衷

    湖北省2017年的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方式依然免费发放,分配方法为标杆法、历史强度法与历史法相结合的方法,实行事前分配与事后调节相结合的方式。预计2017年湖北省碳排放权配额总量在2.57亿吨左右(包含电力行业),与上年2.54亿吨总量相比略有增加。控排企业的数量由去年的236家提升至今年的344家。(本段参考:超越联创湖北2017年配额分配方案解读)

    湖北碳市场自建立之初就坚持“低价起步、适度从紧”的策略。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自2014年到2017年,纳入碳市场的控排企业从138家增长到344家,而配额总量则从3.24亿吨下降到2.57亿吨。除了2016年到2017年配额总量略微增加300万吨(控排企业由236家增长至344家)外,整体下降趋势明显,而且是在纳入范围不断扩大、纳入门槛不断降低的大背景之下,碳配额发放收紧的初衷十分明显。

    从行业控排系数和调节因子来看,2017年,市场调节因子由2016年的0.9856下降到0.9781,行业控排系数由0.9547-0.9744下降到0.9314-0.9689,下降幅度较大,使得企业初始配额进一步收紧,2017年分配方案成为历年来最紧的配额分配方案。

   (二)国家统一碳市场不为试点碳市场兜底或加速湖北碳市场“去库存”

    2017年12月,全国统一碳市场电视会议召开,宣布了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启动由电力行业正式拉开序幕。与此同时,区域碳市场向全国统一碳市场的过渡与衔接问题成为各方辩论的众多焦点之一。在国家发改委组织的相关讨论会上,一度传出全国碳市场将为区域碳市场所发配额“背书”,并传出了大概的配额统一转化系数,即各试点配额均按统一系数转化为全国配额。但是,各试点配额分配松紧程度不一、价格不一、纳入门槛和纳入范围均不同,各试点配额按同一标准转化为全国配额,显然有失公平。而且如若国家碳市场为区域碳市场背书,那么各地发改委为了各自经济发展和履约便利,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一个理性的选择是大范围“注水”,这注定带来国家碳市场不可承受之痛。由此,一个理性的国家碳市场决策者肯定不会为区域碳市场的配额发放背书,这也与最近消息人士透露的会议精神相符,即:区域碳市场的配额留存由区域碳市场自行消化。而湖北碳市场的决策者无疑是明智的,自始至终“适度偏紧”的配额分配政策不仅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对于碳市场的健康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而由区域碳市场向全国碳市场过渡和统一的进程中,湖北“适度从紧”的配额分配政策无疑将加速湖北碳市场留存配额的“去库存”效率,从而使湖北无论在区域碳市场还是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建设过程中都掌握更大的主动权。

 

二、湖北配额供需分析

   (一) 供给

    1、历史留存配额

    据估计,湖北碳市场2016年度配额履约后,市场留存配额在580万吨左右,虽然各方估计略有差异,但整体估计都在500-600万吨之间。在此,我们采取相对保守的估值测算,即我们假设湖北碳市场历史留存配额有580万吨

 

    2、配额分配方案下盈余行业和数量猜想

    通过分配方案我们分析,历史法行业的配额盈缺情况基于基准年间的碳排放量和当年度排放量的差额,很大程度上可能会出现配额盈余。但随着2017年钢铁行业市场回暖,采用历史法的钢铁行业将依然可能面临配额短缺。据熟悉湖北碳市场配额分配方案的专家测算,湖北2017年盈余行业的配额盈余数量大概在100万吨,我们保守估计,取150万吨。

    3、2017年度抵消细则浅析

    根据鄂发改气候[2018]61《省发展改革委办公室关于2018年湖北省碳排放权抵消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2017年度用于本省抵消的自愿减排量,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企业组织边界范围外产生。

    (2)已在国家备案的农村沼气、林业类项目产生的减排量。其中,项目产生地区为长江中游城市群(湖北)区域的贫困县(包括国定和省定);项目计入期为2013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

    (3)抵消比例不超过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企业年度碳排放初始配额的10%,1吨核证减排量相当于1吨碳排放配额。

    (4)在本省碳排放交易注册登记系统进行登记。

    通过此抵消机制的通知,我们无法得知有多少CCER能够进入湖北碳市场的抵消环节。但通过条件设置我们可以发现,湖北抵消机制的设计也有“适度从紧”与“消化存量”的影子。湖北碳市场的抵消机制与去年相比有一定的连续性,但条件继续收紧。虽然湖北碳市场2017年配额总量有2.57亿吨,理论设计抵消上限依然为初始分配额度的10%,但据常年参与湖北碳市场的消息人士透露,湖北抵消机制的设计条件严格,每年满足条件的CCER不足50万吨,“去库存”意图明显。而今年的抵消机制条件可谓迄今“历史最严”,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年满足条件的CCER依然不足50万吨,我们取峰值50万吨计算对市场的冲击。

 

   (二)需求

    1、机构与个人的投机需求

    在平衡供需、润滑市场等方面,机构和个人都是市场建设过程中不可获取的力量。据悉,在湖北碳市场建立初期,某碳资产管理机构就持有约200万吨配额之多,机构与个人的市场持有量不可小觑。虽然国家发改委对碳市场的定位令众多市场参与人对碳市场的投资功能看淡进而逐步退出碳市场,但湖北碳市场机构与个人的持有量保守估计也有200万吨左右,而这其中一部分更是碳市场建立初期的仓位,另外一层含义则是该部分仓位处于浮亏状态。该部分仓位可以有两个方向的解读:一是成为上涨过程的阻力,即由持有多头向卖出空头转化,因为部分持仓者会有解套即卖出的冲动;二是“死鱼”仓位成为上升推动力量的默默支持者。我们保守估计机构和个人当前共持有约200万吨配额,随着市场价格的上涨,对配额的需求量为100万吨。

 

    2、配额分配方案下的短缺行业和数量猜想

    湖北省自2016年以来,在全国去产能、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推出环保重击,包括电力、钢铁、电解铝等高碳排放行业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成为了去产能的对象,特别是一些重污染的小乱差企业被关停,相关产业链也受到冲击。由于高碳排放的一些大型企业没有受到环保的影响,2017年业绩产量普遍提升,利润明显上涨,但这也意味着,企业年度履约所需的配额数量也有所增加,预计2017年湖北市场履约配额需求量进一步增大。

    根据配额分配方案我们分析,采用标杆法的企业整体将出现短缺。2017年湖北配额分配水泥和电力行业标杆位采用第40%位,即单位产品碳排放强度排在40%之前的企业配额盈余,排在之后的配额短缺,考虑产量对配额总量的影响,标杆法行业企业总体配额短缺。正如上面所说,采用历史法的钢铁行业也将可能面临配额短缺,会导致整体市场配额进一步短缺。据熟悉湖北碳市场配额分配方案的专家测算,湖北2017年短缺行业的配额短缺数量大概在500万吨,我们保守估计,取400万吨。

    (三)湖北2017年配额供需猜测

    综上而言,湖北碳市场2017年供给方面主要有历史留存(约580万吨)、2017年富余配额(估计约150万吨)和2017年满足抵消机制的CCER(约50万吨)三个部分,共计约780万吨;需求方面则主要由机构和个人的投机需求(200-300万吨)和2017年短缺企业短缺配额(估计约400万吨),共计600-700万吨。其中,供给方面基本稳定,需求方面企业短缺配额较为稳定,而机构和个人持仓的解套因素可能成为一定价位的阻力(历史区间20-25),但投机需求也会根据价格波动产生较大的弹性(价格上涨的波动空间或引发更多的投机需求)。

    由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湖北碳市场2018年履约季的需求供给占比约为0.77-0.90(需求数量/供给数量:600/780---700/780),市场需求较大,价格上涨想象空间巨大。

 

三、湖北配额市场的价格走势预测

   (一)湖北配额市场价格走势下的市场结构分析

   

    我们截取2016年7月以来的碳市场价格走势可以发现,两年来最低点为2016年履约期10.28,次低点为2017年履约期11.26,最高点为2017年初的21.8。两年间湖北碳市场价格基本维持在一个相对较窄的空间内震荡。从均线的走势我们可以看出,湖北碳市场价格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内完成了较为充分的换手,并实现了成本的“相对均一化”过程。如果我们截取最年一年的数据,配额价格从11.26起步,成功突破60日均线并进行了长达半年多的横盘过程。横盘力量的积蓄、区间内换手持仓的浮盈心理优势以及今年配额可能的乐观缺口,或将支撑湖北碳市场价格逐步冲出横盘区间,向上价值回归。

 

    (二)湖北碳市场价格走势的几种可能

    1、市场价格随着需求释放逐步向上;

    2、市场在价格向上的乐观预期下快速向上;

    3、市场在价格向上的极乐观预期下挤兑式快速上涨。

    市场价格也可能按照上面三个时间阶段来演绎,因为①价格的逐步上涨或引发部分投机需求介入;②价格的快速上涨可能引发短缺企业恐慌性购入;③部分控排企业(尤其是新增控排企业)由于碳资产管理水平不佳可能加深购入的恐慌性。

 

四、各市场参与主体的对策

   (一)监管机构

    一个市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合理调控,但制度要关在笼子里,在合理范围内发挥作用,避免越界,让碳市场在碳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因此,作为监管机构,在碳市场这一政策性市场里,逐步增加市场波动的容忍度,让机构和个人盈利,充分发挥机构和个人为市场润滑的作用,尊重市场在碳资产资源配置方面的决定性作用,服务引导企业提前准备、合理预估、尽早操作、完成履约。

   (二)交易所

    市场参与人参与市场的基础是预期,而一个预期形成的前提是市场基础规则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在2016年履约期市场恐慌性抛售引发的连续跌停下,湖北碳交易所出台了1%跌停幅度的临时措施,虽然是为了引导市场的非常举措,但确实也遭受了交易规则不稳定的诟病。因此,碳交易所需要保持碳市场规则的稳定性,给市场参与人形成合理的预期打下基础。

   (三)控排企业

    在履约期,无论是富余企业还是短缺企业,提前准备操作计划,都是增加企业收入或者降低企业成本的前提。因此,企业应变被动接受为主动了解,根据相关规则预估自身企业盈缺情况,早做计划,避免临时性的措施降低企业收入或者增加企业成本。尤其在今年预估配额整体短缺的情况下,早做准备,避免恐慌性购入所导致的损失。

(四)其他市场参与人

    合理计划,避免盲目的投机需求,做好风险控制

转自:低碳小学生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