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道原创】碳市场政策追踪——碳市场8月份月报

碳道小编  · 2018-09-12 17:09 · 阅读量 · 1292

摘要:我们维持此前判断,2020年前国家碳市场仅处于某种程度上的筹备状态,地方试点仍将继续运行至少两年(2018年度、2019年度),因此交易市场的机会仍在地方市场。

以下节选自碳道的《8月碳市场月报》中政策追踪分析部分。


碳市场政策跟踪


1.  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正式印发生态环境部“三定方案”,符合碳道上月的预期,方案中保留了气候司的整体职能。方案中为生态环境部设置应对气候变化司,职能为:综合分析气候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牵头承担国家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相关工作,组织实施清洁发展机制工作;承担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有关具体工作。

因此,我们预期气候司的主要职能角色未发生变化,有关国家碳市场建设的推进工作仍将由气候司负责;然而市场也注意到三定方案中未提及任何与碳市场建设相关职责任务,并且对气候司职能的描述较其他司局弱化了其监管监督等职能,显示此份中央三定方案尚未完全明确气候司角色;此外根据方案,有关标准制定的职能似乎调整至法规与标准司,而温室气体减排监测似乎调整至生态环境监测司,气候谈判似乎调整至国际合作司。

分析师认为,有关气候司职能角色的定位需要等待生态环境部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出台自己的三定方案方能明确。整体上分析师认为,中央三定方案的落地将迫使生态环境部和气候司按照既定节奏推动碳市场建设,预期未来几个月将有一系列相关政策出台,但不排除气候司原有的一些职能在生态环境部进行司局间的整合转移。


2.  当前生态环境部分管气候司的领导人选尚未明确,但于9月初召开的发电行业参与碳交易动员大会上副部长庄国泰出席并讲话显示将由庄国泰副部长分管气候司,与此前分析师获取的消息不一致,一些市场人士希望由分管三要素和国际司的副部长赵英民来分管气候司,原因是赵部长同时管理着排污权交易并曾支持碳交易市场。庄国泰于今年1月被任命为环境部副部长,现年56岁,曾在环保部宣教司、办公室、自然保护司、对外合作中心等任职。9月初的碳交易动员大会上,庄国泰称将加大全国碳市场的推进力度,并释放出一些推动碳市场建设的积极信号。

我们无法在当前作出更多判断,分析师将进行持续跟踪。分析师继续维持上月度观点,认为市场应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在相对更确定的试点市场的机会以及对自身制度和交易规则的能力建设上,同时跟踪国家碳市场的政策进展。


3.  9月初在中央对生态环境部三定方案落地后,气候司组织了发电行业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动员部署和培训会,显示生态环境部对于推动碳市场的态度整体上有积极性。

尽管副部长庄国泰和气候司司长李高在讲话中都强调不要过度投机和金融化,但分析师认为此举是在中国金融去杠杆和面临金融危机环境下的谨慎态度,一些信号显示国家碳市场建立有意提升市场机制和融资功能,比如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新增加了人民银行作为组成单位,目的是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以及鼓励企业主动管理碳资产和依靠碳市场的有效定价指导减排策略,这些需要一个稳键有效的交易市场,适当的金融化和正常的贸易交易是允许的。

4.  尽管中央“三定”方案已落地,并且气候司已开始动员发电行业参与碳交易,分析师仍然认为全国碳交易的实质启动(允许交易和履约)将在2020年左右实现,即按照此前的发电方案推进,加速的可能性较小,原因是三定方案后面临诸多复杂的工作,包括交易系统和登记系统的建设、发电行业配额分配、试点如何转入国家碳市场、自愿减排量是否允许在启动初期使用、第三方审核的主管单位安排以及相应机制等等,可能的推进节奏包括:2019年上半年完成交易和登记系统开发,2019年下半年完成模拟分配、交易和履约,2020年下半年正式分配和启动实质交易。

我们维持此前判断,2020年前国家碳市场仅处于某种程度上的筹备状态,由于各项改革方案的迫切性以及均有被延误的可能,并且环保污染防治和攻坚的迫切性远大于碳减排,我们更倾向于认为国家碳市场的建设进度很难达到原计划的水平,我们认为地方试点仍将继续运行至少两年(2018年度、2019年度),因此交易市场的机会仍在地方市场。


5.  李高司长在会上强调要尽快将自愿减排量纳入碳市场,特别是林业碳汇项目。分析师认为林业碳汇项目将纳入全国碳市场履约,但林业碳汇项目的减排量有限且新建碳汇林面积较少可能无法满足履约市场的需求,我们预期仍然存在将光伏等类型项目纳入全国碳市场的可能,但目前无法估计在启动初期有哪些类型的项目在哪一年以后允许被用于履约,甚至我们无法确认在启动初期是否允许使用自愿减排量。对于已签发的CCER,预计仍将在试点市场使用且难以进入国家碳市场。


碳道专稿  未经同意不允许转载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