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全球性灾难向人类袭来——大气河流

碳道小编  · 2018-10-26 11:10 · 阅读量 · 4419

摘要:对于大气河流的研究,能够让我们对地球的水文现象有更本质的理解,甚至能够预测自然灾害。

也许在不久的未来
这种自然现象将被提上环境保护的议程
学校课本中也将出现它的名字
科学家们又多了一个难题
全人类将面对大自然带来的又一巨大挑战

它的名字是:

大  气  河  流
Atmospheric River


正如它的名字所指,天空中其实有一条河流

这并非是在开玩笑
在地球部分地区1.5千米的高空,
有水蒸气极其充盈的气流带,
每条宽约400-600千米,至少长2000千米,
我们把它们形象地成为“大气河流”。

世界第二高塔上海中心,高度为632米,
而这仅仅是大气河流的宽度。

之所以用“河流”这种夸张的表述,
是因为大气河流的流量
相当于亚马逊河口流量的2.6倍!!!

亚马逊河是世界上流量、流域最大、支流最多的河流

这么看来,称其为“河流”,一点都不过分。
更有学者,形象地将其比喻成“天上水龙”(Michael D. Dettinger)。


而这一强大的自然现象,
已经对人类发出“下马威”了!

大气河流可能带给人类的,
是最严重的风暴、
最严重的干旱
和最严重的洪水。
01

NASA拍下的大气河流卫星图
2017年2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连遭罕见的超强暴风雨袭击,大坝决堤,街头一片汪洋,消据悉,这是南加利福尼亚六年来遭遇的最大暴风雨。甚至可以说,大气河流造成了加利福尼亚历史上80%以上的洪水。


02

2010年11月,英国西南部地区17日遭遇强降雨与大风联合夹击,并引发山体滑坡。这一事件被警方称为“重大事件”。(中国新闻网)

03

大气河流能带来特大风暴,却也有带来极度干旱的能力。大气河流的长期缺席导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中部、西班牙、澳大利亚、摩洛哥、伊朗北部和巴西部分地区的干旱防线高达90%。干旱的结果,是持续性的高温以大范围的森林火灾。

大气河流可称为气候的主宰,
贡献部分地区的降雨,维持地面径流量。
但是,同时它们也是危险的“定时炸弹”,
能够制造最为严重的气象灾害和极端事件。

全球变暖促进大气河流带来极端气候

根据热力学基本原理,大气温度每升高1℃,湿度便增加7%。这无疑增加了大气河流的含水量,会引发更强的自然灾害。


有研究表明,若温室气体按照现在的上升趋势,在21世纪末,大气河流的数量将减少10%。
然而,大气河流本身将比原先变宽、变长25%,
这意味着,发生暴雨和强风的可能性将提升50%!
(Esprit Smith)


不久之前,北极达到32度,北极熊无处可逃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了。

尽管保护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话题早在2000年之前就已经提出,
然而直到现在,全球变暖并没有得到缓解。


我国对此研究尚浅

此时,您可能有疑惑。
这么重要的天气现象,为什么我们都不知道呢?

原因是,目前大气河流影响最厉害的是美国、英国及部分欧洲地区。
在2017年,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的天气报道充斥着“大气河流”的消息。

图源:https://www.nasa.gov/feature/jpl/nasa-estimates-the-global-reach-of-atmospheric-rivers

研究者将这些自然灾害归因于大气河流,
而我们国内对于某些类似的自然灾害,就缺少从大气河流角度出发的研究和解释了。

以美国西部为例,由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地形原因,大气河流经过美国西部海岸的山脉,爬坡的过程中水汽温度降低,形成降雨。再加上大气河流的水汽极为丰富,因而引起极端暴雨 。


但是,这并不意味这大气河流对中国没有影响。

大气河流分布于所有地区。
有学者认为,大气河流可能给黄河流域地区带来干旱和洪水的双重危害。(Preston Dyches)

1997年,黄河曾断流达226天

国内也有先进学者对这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中国科学院院士、青海大学校长王光谦也在他2016年的研究中提出,黄河源区空中水资源丰富,
并于同年10月发表另一篇文献,在“大气河流”的基础上,提出“天空河流(Sky River)”的概念。

王光谦认为,空中水资源应逐步纳入
我国的水资源体系。


在大气河流方面,还有很多气象原理有待挖掘。然而,国内的关注度还非常少。

对于大气河流的研究,能够让我们对地球的水文现象有更本质的理解,甚至能够预测自然灾害。


最终,
希望大气河流能够早日得到重视;
希望全球变暖能够得到缓解;
希望地球环境能够更好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参考资料:
[1]新设计
[2]https://climate.nasa.gov
[3]王光谦,钟德钰,李铁键,等.天空河流:发现、概念及其科学问题[J].2016,46:649-656
[4]王光谦,李铁键,李家叶,等.黄河流域源区与上中游空中水资源特征分析[J].2016,38:79-82


来源:薄荷喵 环境问题观察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