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 北京能源协会

碳道小编  · 2018-11-21 08:11 · 阅读量 · 1273

摘要:应在生态文明理念下科学规划未来的交通和建筑能耗,绿色生活方式是实现我国未来低碳发展的基础条件。大力开发风电、光电、水电等可再生电力以及核电,集中开发、长途输送,符合我国资源条件。大幅提高终端能源中的电力占比,东部地区重点解决电力负荷侧的削峰填谷,变刚性负荷为柔性负荷。

11月7日至8日,中国能源研究会在京召开以“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年会。会上,国家能源局綦成元副局长从政府层面介绍了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要求、杜祥琬院士介绍了经济高质量发展能源结构如何向绿色低碳转型,江亿院士论证了我国实现低碳能源的途径,叶奇蓁院士认为优化能源格局要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凌文院士介绍了我国氢能发展的现状及规划。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綦成元: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

能源行业要围绕能源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大力气突出三补,推动三化,抓好两加强。 突出三补:一是补强能源安全的短板,二是补强能源密集型系统的短板,三是补齐民生用能的短板。推动三化:一是持续优化能源结构,二是持续深化国际能源合作,三是持续深化能源改革。抓好两加强:一是着力加强能源监管,二是着力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奇蓁:核电可提供超级城市所需能源

核能已成为全球电力供应的三大支柱之一。核电以安全、高效、清洁的方式供应能源,是解决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的最现实选择之一。与能量密度更低的能源来源相比,大型核电站发电高度集中,因而所需厂区面积更小,能提供现今和未来涌现的超级城市所需的能源。

第三代+核电站是足够安全的,完全满足国际上安全监管机构对新建反应堆的安全要求。

2017年核电在电力消费中的占比,美国是19.9%,法国是71.6%,德国是13.1%,世界是10.6%,我国仅为2.04%。

风能太阳能方面,总体来看,随着能源转型持续推进,过去十年全球风电、太阳能发电规模不断扩大,在电力结构中的比重不断提高,近年来呈加速上升势头。得益于风电、太阳能发电迅猛发展,我国发电增量逼近低碳化拐点。“十三五”前两年,我国新增发电量7241亿千瓦时,其中49.7%来自非化石能源。2017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容量达到6857万千瓦,规模超过火电4510万千瓦。

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全球第一。但风能、太阳能发电具有间歇性、波动性、随机性,电量消纳困难,弃风弃光现象突出,2017年弃电率达10%。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高质量发展呼唤能源转型

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为优化能源结构提供了机遇。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是中国能源革命的核心,是能源供给侧改革的特征。我国经济增长已实现与煤炭消耗的解耦,要做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大文章。

可再生能源、核能、天然气(含非常规)是低碳能源主力。其中,天然气是相对低碳的化石能源,应着力发展。要高质量、高比例发展非化石能源。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的增加对温室气体减排贡献可达32%,加上核能,则非化石能源贡献达40%以上。

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下降,进入化石燃料电站的成本区间,海上风电和光热发电成本仍偏高。其中,陆地风电发电成本为0.06美元/千瓦时,地热发电成本为0.08美元/千瓦时,光伏发电成本为0.08-0.1美元/千瓦时,到2035年光伏发电成本还将下降45%-50%。

全球能源投资趋势是从煤炭逐步转向可再生能源。我国低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将从2015年的18%增至2050年的55%~60%。

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将经历三个阶段,过去以化石能源为主(占比超过90%),目前是多元结构阶段(非化石能源占比超过10%),几十年后将进入非化石能源为主阶段(占比超过90%)。

能源结构转型是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峰的基础。研究表明,碳峰值提前到2025年左右达到是可能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我国实现低碳能源的途径

应在生态文明理念下科学规划未来的交通和建筑能耗,绿色生活方式是实现我国未来低碳发展的基础条件。大力开发风电、光电、水电等可再生电力以及核电,集中开发、长途输送,符合我国资源条件。大幅提高终端能源中的电力占比,东部地区重点解决电力负荷侧的削峰填谷,变刚性负荷为柔性负荷。

建设跨地区的输热管网,从而充分利用火电厂余热和工业生产余热,为北方城镇建筑提供供暖基础负荷,利用天然气在终端调峰。

通过上述途径,我国可以在2050年左右,人口达到14.5亿、经济发达时,依靠10万亿千瓦时电(55%为可再生能源发电)、合19亿吨标准煤的燃料满足能源需求,年度碳排放总量从目前的100亿吨以上降至不超过38亿吨,人均碳排放量与全球人均量基本一致。

中国工程院院士凌文: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氢能社会

氢能是高能量密度无污染排放的二次能源。发展氢能是有效耦合传统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路径。我国高度重视氢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目前是世界第一大制氢国,已投产加氢站15座,在建33座。但同时,我国氢能基础设施薄弱,关键装备技术亟待突破,核心技术标准体系亟待健全。

今年2月,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正式成立。联盟理事长单位国家能源集团,是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公司、火力发电公司、风力发电公司、煤制油和煤化工公司,现致力于成为高端氢能基础设施供应商、低成本氢能供应商。

展望我国氢能与燃料电池发展,2018-2020年实现小规模(1000-5000辆燃料电池车)示范应用,2020-2030年实现大规模(百万辆燃料电池车)商业化应用,2050年将达到千万辆燃料电池车规模,氢能将占能源结构的10%。(北京能源协会杜济寿编辑)



来源:北京能源协会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