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进一步:面向净零排放的2050

碳道小编 · 2018-12-13 09:12 · 阅读量 · 2123

摘要:根据绿色创新发展中心LOGIC指数研究结果,武汉市进入了2010-2015年绿色低碳指数得分增长前20名城市排名中,这进一步证明武汉“十二五”期间低碳政策和行动是有效的,加速了城市绿色低碳转型。

本届气候大会上IPCC1.5度报告成为焦点,不仅因为在政治层面,谈判代表就是否欢迎这个报告截然分立两个阵营,更因为1.5度报告为全球气候行动设定了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在会场内被反复提及:到2050年必须实现净零排放。

 

领先的区域、国家、城市已经朝着这个目标制定战略、部署实施方案了。比如欧盟提出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美国、日本、韩国也有很多城市提出到2050实现零碳排放。


 

欧盟在气候变化大会前发布了一项战略性长期愿景(A Clean Planet for all),旨在于2050年实现繁荣、现代化、竞争性和气候中和的经济,并发起了“欧盟2050”的宣传运动。


 

12月12日,在气候大会欧盟角举办的10场边会中有6场都与“欧盟2050 ” 相关,包括欧盟脱碳路径项目的发布、欧盟长期温室气体减排战略、财税和混合融资政策如何为实现2050零碳目标提供大规模的资金支持、2050年零碳排放的能源体系以及农业对长期脱碳的贡献等议题。

 


这一组边会从技术、经济以及社会的视角,展现了到2050年欧盟实现气候中和的可行性,以及实现这个目标所需进行的深刻的社会和经济转型。为此,欧盟制定了在多个战略性领域开展联合行动的计划,包括提高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发展竞争性产业和循环经济,发展碳捕获和储存技术以解决剩余排放问题、生活方式转变等。

 


无独有偶,亚洲部分国家也开始部署面向零碳2050的战略。12月11日,“亚洲城市典范:中日韩联合气候研究项目迈向零碳的未来”边会举行。这一项目是在中日韩三国环境部长会议机制下开展的,聚焦于三国城市的低碳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特别代表解振华先生到场致辞,他对中国近些年来在低碳技术和循环经济上取得的进展表示肯定,他说未来中日韩三国在环境领域的合作将会更系统、更高效,并建议展开在碳定价和低碳技术领域的联合研究。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徐华清主任介绍了中国在80多个城市开展的低碳试点取得的成绩,并强调城市设定更有雄心的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的必要性。他的同事杨秀博士介绍了该机构通过提供政策指引、建立知识交流平台、支持项目开展等手段促进中国城市低碳转型的最佳实践。

 

12月10日,在日本角举行的“中日韩联合气候研究项目:迈向脱碳和可持续发展”边会上,来自日本横滨的代表分享了“零碳横滨”的目标和战略路径,他说:“横滨计划在2050年实现净零碳。这个目标对横滨来讲是很有挑战性的,因为横滨市一个人口数量370万的工业化城市。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通过3组C开头的单词构成的组合行动来实现,第一个C是Choice,即所有利益相关方都采取低碳行为;第二个C是Creation,即脱碳技术创新,第三C是Collaboration,即所有利益相关方间的合作。”

 


中国国家发改委能源研所的姜克隽研究员介绍了镇江低碳发展的成功经验,并分享了关于中国不同类型城市2050碳排放路线图的研究成果。

 

绿色创新发展中心的杨鹂博士则分享了武汉建设低碳城市的实践经验。武汉作为人口超过千万的中国中部的经济中心,自2012年成为国家低碳试点城市以来,已经持续公布和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和行动。作为传统高耗能重工业化城市,武汉积极探索城市低碳转型之路,为推动2022年碳排放达峰目标的实现,出台了武汉市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提出具体的量化减排目标并分解到所辖区及行业。


 

杨鹂博士亦强调,根据绿色创新发展中心LOGIC指数研究结果,武汉市进入了2010-2015年绿色低碳指数得分增长前20名城市排名中,这进一步证明武汉“十二五”期间低碳政策和行动是有效的,加速了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她认为,武汉的减排雄心已经走在中国城市的前列,但是与发达国家城市相比还需努力追赶。


来源:对话2049
作者:汪燕辉

热门评论
会员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