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天气,现在已经变成了气候变化正反方的“武器”

碳道小编 · 2019-03-12 14:03 · 阅读量 · 1473

摘要:围绕着恶劣天气和气候变化的信息战,究竟是真的能够改变公众看法,还是冲突双方只是在重复教育已经与自己看法相同的民众。

随着冬天的到来,有一群人也准时出现:他们否认人类正在引发气候变暖,并试图颠倒这一科学认知。今年 1 月,美国大片地区遭遇严寒。面对人们对气候变化的恐惧,特朗普却在 Twitter 上嘲讽地写道:“现在能来点老掉牙的‘全球变暖’倒也不是坏事!”

欢迎来到气候战争。支持和否认气候变化的两派之间壁垒日益分明,双方也逐渐视极端天气为一种武器,利用它来赢得更多人的支持。毕竟,人们很容易通过天气找到讨论或抱怨的话题。天气是人们闲聊的主要内容,也是人们主要的共同经历。这一切都让天气成为了一个简单却有效的机会,人们能够以此为契机讨论全球变暖。

但是,就像特朗普的推文,天气也是一种很容易被滥用的佐证。长期以来,科学家都在努力分析全球正在面临的是短期气象波动,还是长期气候变化。

苏珊·乔伊·哈索尔(Susan Joy Hassol)是非营利性科普组织 Climate Communication 的负责人。她说:“大部分人都是通过天气,尤其是极端天气,才能感受到气候变化。全球平均气温的变化十分缓慢,人们很难体验得到。民众只能感受到极端天气带来的变化。所以,我们解释极端天气的方式十分重要。”

天气能够有效地传递信息,其原因可归结到心理学上。气候科学本身往往是复杂而又抽象的:统计图显示全球气温呈上升趋势;数据显示 95 华氏度(35 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气,以及特大暴雨天气越来越频繁。面对这些数据,人们很难凭直觉明白其背后的含义。

但一场高温热浪或暴风雨等反常气候事件,则很能影响人们的观点。实验发现,人们对于全球变暖的看法受周围环境的直接影响。当处在温度较高的房间里,受试者会更容易认同全球变暖这一看法。口渴的人也会更警惕干旱预警。

心理学家认为,这些来自本能的感受会让大脑更容易想象世界未来的状态,人们也会因此认为想象中的状态更有可能发生。其他研究发现,异常炎热或寒冷的天气也会起到相同的作用。

有些人很早就意识到,传递信息时,情绪和周围环境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戴维·斯雷(David B Srere)是品牌战略咨询公司思睿高(Siegel+Gale)的联合首席执行官兼首席战略官。他说:“特朗普很懂品牌效应。他了解自己的受众,也知道如何讲一个清晰、简单的故事。气候行动倡导者和学界应该更了解自己的受众,并学会以一个简单、可重复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近年来,一些气候学家致力于将不断爆发的恶劣天气转化为教导民众的机会。美国在 2012 年夏天发生了一系列干旱、山火和极端高温天气。科学家认为:“这就是全球变暖的样子。”

科学家们已经越来越习惯于建立极端天气和气候变暖之间的联系。

2005 年,飓风卡特里娜(Hurricane Katrina)袭击美国新奥尔良。事件发生后,研究人员的反应大多十分谨慎,认为很难把单一事件归因于全球变暖。有些研究人员指出,平均而言,海洋温度上升可能会导致未来的飓风更具破坏性。但这种说法也相当抽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界传递出的信息已经发生了变化。

受益于气候模型的改进,科学家已经能够更严格地论证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所导致的后果——高温热浪和干旱的严重程度及发生概率上升。这一新兴研究领域被称为“极端天气归因”。科学家也改进了沟通策略,开始使用“灌了铅的骰子”(loaded dice,指人为因素)这样的比喻来解释全球变暖导致极端天气发生概率上升。

Climate Nexus 是一个关注气候问题的非营利性组织。其战略传播负责人亨特·卡廷(Hunter Cutting)说:“从前,人们最多也就能听到科学家谈一谈气候问题对未来,比如 2100 年,可能带来的影响。但是现在,气候行动倡导者中的领军人物开始用更为直接的方式解释气候变化与实际生活的关联。”

然而,这种策略也是一把双刃剑:气候变化否认派也试图利用日常天气情况来影响人们的看法。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共和党参议员詹姆斯·英霍夫(James Inhofe)曾经在参议院里放了一个雪球,以此暗示全球变暖不是问题。寒潮来袭时,特朗普更会借机嘲讽人们对气候变化的担忧:

在美丽的中西部地区,温度达到了零下 60 华氏度(零下 51 摄氏度),创下新低。在未来的日子里,预计会更冷。人们甚至不能在户外呆上几分钟。“全球变暧”(应为“全球变暖”,特朗普将 Warming 拼成了 Waming——编注)到底发生了什么? 请快点回来,我们需要你!

一些气候行动倡导者表示,屏蔽特朗普的推文实在是个挑战。特朗普的话很能引导舆论。Media Matters 是一个自由派监督组织,其近期的一项调查发现:极端天气发生时,广播电视网络很少讨论全球变暖问题,却经常提到特朗普对气候的评论。

科学家和环保主义者尝试通过各种策略反击特朗普的言论。他们指出,创纪录的高温天气相比创纪录的严寒天气要频繁得多。同时,全球变暖并不意味着降雪完全消失。他们也不断重申,日常天气的波动与地球气候的长期变化并不一样。单独某天的降温并不意味着全球变暖不存在,单一天的高温也不能证明全球变暖存在。

尽管如此,一个漫不经心的电视观众在听到特朗普的话后感到吃惊也是没毛病的。毕竟,在高温天气时,人们一直听说恶劣天气是气候变化的一种表现。

马歇尔·谢泼德(Marshall Shepherd)是佐治亚大学的大气科学教授。他不相信特朗普关于严寒天气的 Twitter 帖子会产生持久的影响。

他表示:“我认为特朗普的推文是一个讨论科学的好时机。有 9% 或 10% 的人,不论怎样都对气象科学不屑一顾。对于这一部分人,我们能说的不多。但是,更多的人有着合乎逻辑的好奇”——今天这么冷,全球变暖怎么会是真的呢?

这也引发了一个问题:围绕着恶劣天气和气候变化的信息战,究竟是真的能够改变公众看法,还是冲突双方只是在重复教育已经与自己看法相同的民众。

有迹象表明,公众的观点正在转变。耶鲁大学和乔治梅森大学(George Mason University)研究人员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69% 的美国人对全球变暖感到“担忧”,比去年春季增加了 8 个百分点。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由于 2018 年美国接连发生森林火灾、飓风等一系列极端天气灾害。同时,科学家和地方电视台气象预报员也努力从气候角度解释这些灾害。

乔治梅森大学的爱德华·梅巴克(Edward Maibach)教授致力于传播气候变化信息,他说:“长期以来,美国人认为气候变化这一威胁离现实生活很远。但就我们最近的调查来看,这一现象已经不再成立。我们看到,很多人已经意识到气候变化正在发生。”

其他人对这个趋势的解读则更为谨慎。2017 年的一项研究发现,人们在经历极端天气后,短时间内会比从前更有意支持适应气候的措施。但这种影响有限,且效果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

这可能是由于人们心理上很快适应了反常天气的模式,改变了原本对正常天气的认知。政治也是原因之一:由于美国的两极分化,很多美国人会更加坚信自己对全球变暖的看法。

由于这个原因,戴维·康尼斯基(David M. Konisky)表示,他怀疑更好的信息传播方式是否能够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看法。康尼斯基是印第安纳大学(Indiana University)公共与环境事务学院的副教授,也是上文中 2017 年那项研究的发起者。他说:“气候问题已经与个人的认同感和世界观密切相连,因此并不会因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而轻易受到影响。”

阿拉巴马大学地理学助理教授邵琬云(Wanyun Shao)则持中间立场。她的研究表明,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人确实对恶劣天气的理解不同:民主党人倾向于将恶劣天气视为气候变化的一部分,共和党人则认为恶劣天气只是一种反常现象。但她也发现,持续不断的天气变化(比如,年复一年增长的夏季高温)确实开始削弱包括保守人士在内的大众对全球变暖的怀疑。

她说:“对于一些人来说,(相信气候变暖)需要更多时间。但最终,人们会选择相信自己的亲身体验。”


翻译:熊猫译社 王奕琳

来源:好奇心日报

热门评论
会员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