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史上最热夏天,碳交易跟着热,有公司已提前布局……

碳道小编 · 2019-08-05 15:08 · 阅读量 · 993

摘要:业内认为,未来碳市场排放量会涉及到30亿吨至40亿吨,如果仅仅考虑现货,估计交易额会在12亿元至80亿元,如果进一步考虑期货,交易金额会大幅增加,活跃性也将大幅提升,交易金额可能达到600亿元到4000亿元。 此前,已有上市公司布局碳交易市场。

中国或提前9年兑现碳排放承诺
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已成为140年来(从1880年NOAA开始记录温度算起)最热的6月。
作为2015年《巴黎协定》的缔约方之一,中国此前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将于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到65%。
而这一推进速度显然在加快。
英国《新科学家》周刊近日称,一项研究分析发现,中国的碳排放可能在2021年到2025年间达到130亿吨至160亿吨的峰值,从而最快将提前9年实现巴黎气候协定规划的碳排放控制目标。
碳交易市场提速信号显现
碳交易制度作为落实节省减排的关键工具,近年来进入各国视野。
碳交易市场,顾名思义就是把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视作“商品”,通过给予特定企业合法排放权利,让二氧化碳实现自由交易的市场

从2011年起,中国在7个省市启动了地方碳交易试点工作,并取得了积极进展。2017年12月则正式启动覆盖全国的统一碳市场。
建立全国碳市场的重要意义之一是提高中国碳市场定价权。
目前,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参与CDM机制,是单纯碳减排的供给方;碳价格主要掌握在购买碳排放权的发达国家手中,中国的定价能力较弱。相较此前市场的相对平静,今年以来,政策支持提速的信号无疑在加快出现。
信号一:
国务院总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在今年7月主持召开的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到,确保兑现对国际社会作出的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峰和强度大幅下降的承诺。加快建立用能权、排污权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构建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等。
除了高层喊话,辽宁、天津等多地都表示了加快建设碳市场的决心。
信号二:据上证报记者独家获悉,相关部门已经在酝酿重启国家层面自愿减排量CCER(中国核证减排量)的申请。
2018年末,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行动计划》,其中明确提到“健全碳排放权抵消机制”;今年6月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恢复受理省级碳普惠核证减排量备案申请……
多个利好消息也让业内对于中国重启自愿减排量CCER的申请充满期待。
节能减排行业公司将受益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26日,8个区域(上海、湖北、北京、福建、广东、重庆、天津和深圳)碳市场现货累计成交3.45亿吨,总成交额74.83亿。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7月1日在“世界经济论坛2019新领军者年会”上表示,目前,火电行业正在筹建碳市场。
“每一个火电厂都不相同,排了多少碳必须要有个详细和准确的设计规则,其中包括数据透明、监管报告制度等。目前正在做这项工作,但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初步计划是分行业一个一个来做。”
据了解,在先期启动发电行业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考虑其他的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推动的思路是成熟一个行业,纳入一个行业,逐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将来纳入碳市场的门槛可能还要进一步降低,要把更多企业纳入到碳市场的管理范围。
业内认为,未来碳市场排放量会涉及到30亿吨至40亿吨,如果仅仅考虑现货,估计交易额会在12亿元至80亿元,如果进一步考虑期货,交易金额会大幅增加,活跃性也将大幅提升,交易金额可能达到600亿元到4000亿元。
此前,已有上市公司布局碳交易市场。
比如,置信电气是国网系统内唯一专业从事碳资产经营公司,子公司武汉南瑞是湖北发改委备案的碳交易核查机构之一。华银电力是深圳碳排放权交易所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15%。
“2020年或将成为全国碳市场交易元年。随着市场建设的加速推进,很多和节能技术、节能服务相关的公司最终都将受益。”行业权威专家告诉上证报记者。
来源:上海证券报

热门评论
会员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