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一汇院士:更频繁的夏季热浪将成为气候新常态

碳道小编 · 2019-08-06 17:08 · 阅读量 · 1058

摘要:据中国海洋局《2016中国海平面公报》,1980年至2016年间,中国沿海海平面波动上升约12厘米,年均上升3.2毫米,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一年时间内,中国沿海平均海平面上升了38毫米,达到36年以来的最高水位。

“在2030-2040年之间,夏季热浪将成为气候的新常态。”8月4日,在2019年“应对气候变化·记录中国——重庆酉阳行”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气与气候学家丁一汇介绍,就近50年华中地区高温热浪的变化情况来看,中国的高温热浪问题非常明显,“未来的预测是,到了2030年或者2035年前后,每年的夏天都是高温热浪为主的夏天,每年都超过我们的温度阈值。
目前全球正遭遇高温热浪侵袭,中欧和东欧部分地区、俄罗斯北部、亚洲、非洲、南美、北印度洋以及太平洋和大西洋部分地区均出现创纪录高温。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此前发布的全球气候报告称,2019年6月全球陆地与海洋表面的平均温度比20世纪的均温(59.9华氏度)高出1.71华氏度,是140年来最热的6月,比2016年创下的纪录还高出0.04华氏度。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气与气候学家 丁一汇

现年81岁高龄的丁一汇是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曾担任国家海洋预报总台台长、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1994年出任国家气候中心第一任主任,1996年出任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一工作组主席,2001年担任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8年担任水利部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季风动力学,灾害性天气以及候变化研究工作。
夏季热浪仅仅是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之一。丁一汇根据科学界共识与中国实际,总结了气候变化与极端气候事件的十大风险:副热带干旱区与中高纬多雨风暴区向北移动;全球和中国暴雨和洪水风险增加;更频繁的夏季热浪发生;增强的城市暴雨;大范围干旱发生与水资源短缺的可能风险增加;全球与中国冰川的快速融化;持续加速的全球海平面上升;全球作物产量减少造成的粮食安全风险增加;东亚季风年代际变化引起的中国东部降水格局和极端事件分布的演变;增加的环境与生态风险以及中国加剧的污染事件。
丁一汇介绍,中国东部与西部的温度均在不断上升,与此同时,中国东部地区超大城市的暴雨也在不断增强。“要么不下,一下就洪涝,逢涝必灾。要下雨就下在城市的市中心。”与此同时,大范围的旱涝也在不断变化和增加。“过去我们一讲西部地区就是干旱的地方,实际上西部地区的干旱是气候变化的结果,目前中国主要的旱区已经移到华北和东北地区。”丁一汇称,这是由于气候变化造成热带地区膨胀、水循环发生变化,使得副热带干旱区向中高纬度地区扩展,导致这些地区的干旱风险增加,尤其是华北,包括京津冀地区。
其次,气候变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正威胁着中国及全球的沿海地区。丁一汇称,中国的太平洋西海岸是海平面上升最明显的地方,中国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也相对较快,沿海的大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大的风险。而据中国海洋局《2016中国海平面公报》,1980年至2016年间,中国沿海海平面波动上升约12厘米,年均上升3.2毫米,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一年时间内,中国沿海平均海平面上升了38毫米,达到36年以来的最高水位。
来源:财新网
热门评论
会员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