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释放的信号

碳道小编 · 2023-10-16 20:10 · 阅读量 · 897

摘要:据新华社10月12日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南昌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第四次座谈会。

据新华社10月12日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南昌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第四次座谈会。

8年,4次座谈会,从4次会议名称,就能读出深意:

2016年,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

2018年,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

2020年,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

2023年,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有读者给我留言,希望我就此次会议精神进行解读。凑巧,中国新闻社的记者给我发来采访要求,也就勉为其难地写一些个人的理解。

一、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首位

透过新华社10月12日3200多字的报道,我们可以发现,生态环境保护依然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总书记的讲话中看出,无论是对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8年的成效,还是对未来工作的部署,生态环境保护均放在了第一条。

图片

从报道的第一段内容看,总书记强调了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政策协同和工作协同,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建久安之基,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这一段,可以看作是这次座谈会的基调,也是未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

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建久安之基,这是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位。这里用了三个并列的“长久”含义的表述:长远之势、长久之策、久安之基;久安可以看作是长治久安的缩写,说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给予了极大的期待,并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全局中去考虑和安排。

对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8年来的成效总结,充分肯定了沿江省市和中央有关部门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方面做出的成效,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决心之大、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长江经济带发展发生了重大变化。

未来工作部署的第一条,也是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要求。“沿江各地生态红线已经划定,必须守住管住,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格执行准入清单。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划定的本地重要生态空间要心中有数,优先保护、严格保护。要更加注重前端控污,从源头上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把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作为重中之重,加快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积极发展绿色技术、绿色产品,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支持生态优势地区做好生态利用文章,把生态财富转化为经济财富”

为什么要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呢?因为生态环境长江经济带的公共物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人是自然的产物,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必须保护好生态环境这个公共物品,在生态环境上下更大力气,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发展与保护是一对矛盾;犹如“跷跷板”:一头是发展,一头是保护;人们重视了经济发展,GDP和增长速度会快些,而生态环境则可能出现质量下降的情形;相反,人们重视了生态环境保护,并将生态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生态环境质量就会改善,发展的质量就会提高。之所以强调这一点,因为长江经济带的工业化还没有完成;即使工业化完成了,仍然存在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毕竟有人的存在,就有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我们对此不能有丝毫的放松。

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效

总书记充分肯定了长江经济带发生重大变化:沿江省市和中央有关部门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方面做出的成效,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决心之大、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发展成就有目共睹,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发展态势日趋向好”。

曾几何时,受污水乱排、过度捕捞、挖砂采石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影响,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对此习近平总书记痛心疾首指出:“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

长江沿岸城市人口密集,城市污水无序排放,曾是长江的一大污染来源;

“化工围江”是笼罩在整个长江经济带上空的阴霾;

……

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是一笔宝贵的文明财富,更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近8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沿江地区严格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扎实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长江经济带发展发生了重大变化:

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以《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为统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沿江取水口排污口和应急水源布局、岸线保护和开发利用等为框架的“1+N”的规划政策体系,以及加快推进长江船型标准化等一系列支持政策。

负面清单有效执行。“三线一单”全面管控……随着一项项政策落地实施,体制机制有效运转,长江大保护从蓝图走向现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金融“活水”持续输送。国家绿色发展基金重点投向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和节能减碳专项(污染治理方向)202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向长江经济带倾斜;国家开发银行发行120亿元“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绿色金融债券。

科技力量精准赋能。组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专家团队深入城市一线为长江“体检”,着力开展以总磷为核心的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流域58个驻点城市(一期)“一市一策”和流域生态环境智慧决策平台等研究,绘制长江磷污染流域分布一张图。

司法协作更加紧密。《长江保护法》成为我国首部流域法,长江大保护进入依法保护的新阶段;生态环境行政执法、刑事司法和公益诉讼衔接机制初步建立,以最严格司法推动长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跨区域、跨部门合作越来越多,断面水质统一监测、统一发布成为现实;省际和省内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建立;区域性协商合作机制在上中下游遍地开花。

而今,“一江碧水向东流”美景重现:

几近绝迹的珍稀生物回来了,烟囱林立的化工厂整治了,又脏又乱的采砂码头消失了

一到夏天,在下游江段成群的江豚开始活跃起来,“拖家带口”,逐浪嬉戏。作为长江的旗舰物种,伴随长江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这一江段的江豚家族连年“添丁”,已经发展到3个族群20多头。

“十年禁渔”政策严格执行,2022年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为1249头,比2017年增加23.42%,出现了止跌回升的历史性转折;

深入打好长江环境保护修复攻坚战,长江水质持续向好,干流全线连续3年达Ⅱ类水质;2022年,长江经济带国控断面优良水质比例为94.5%,比2015年上升27.5个百分点;

……

水变清了,鱼变多了,岸变绿了,长江逐渐“康复”了。

三、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未来重点与政策保障

总书记在总结长江经济带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高水平保护上下更大功夫”的要求。具体而言,总书记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下更大功夫”的四个方面:

一是在生态红线上要分类施策,在划定红线的基础上实行分区管控,严格准入,严格保护;

二是要将保护的关注点前移,从源头上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三是要将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作为重中之重,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积极发展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和经济增长的协同,拓展经济发展的空间,提高经济的绿色度,增强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四是要在“双碳价值实现”上做好文章,不仅要把生态优势利用好,还要在利用中注重生态效益,把生态财富转化为经济财富。

总书记还强调了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现在以下几个关键环节。首先,要将符合“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导向的项目”给予支持;这里的支持,不仅是政策上的支持,可能也应当包括资金上的支持。毕竟国人都知道,“没有钱办不成事”。其次是“一批重大改革”,这里的重大改革本质上也是创新,包括体制机制、制度和管理模式等的改革和创新。最后是检查评估和监督。有些时候,有些问题自己发现不了,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缘故,也因为“习惯成自然”;而正是这些“自然”行为,可能就有不对的地方。例如,原来长江沿岸的化工厂,通过检查、监督发现了问题;只有发现了问题才能改正错误,朝着正确的方向转变、转型。

总之,长江经济带虽是一个整体,但各个地区的资源条件、发展基础、产业特征、人员素质及其结构均不同,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当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政府须明确,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加大人财物方面的投入,为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的高质量保护营造氛围,创造条件。

长江经济带具有横贯东西、承接南北、通江达海的独特优势,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的高质量保护,应当发挥示范作用,发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范式,贡献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模式。


来源:宏春观察

热门评论
会员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