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行业首次对企业气候表现分级评估
碳道小编 · 2025-07-01 09:07 · 阅读量 · 55
摘要:纺织行业首次对企业气候表现分级评估
在“双碳”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中国纺织行业正在加速迈向绿色与智能并行的发展新阶段。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近日在北京举办“2025气候创新·时尚大会”,全面展示纺织业在低碳转型、绿色技术、标准制定和数字化革新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作为重要的全球产业、民生产业,中国纺织工业绿色发展影响大、关涉多、走在前。从末端治理到全链优化、从线性消耗到循环利用,‘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一体发展,系统推进。2005年—2022年,行业排放强度下降超60%,行业持续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方案、纺织智慧。”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会上表示。
近日,生态环境部会同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企业温室气体信息自愿披露的意见》,鼓励开展企业温室气体信息自愿披露先行先试,支持低碳试点省市、气候适应型城市、气候投融资等试点地方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开展自愿披露工作,鼓励重点排放行业协会组织行业企业开展温室气体信息自愿披露先行先试。
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发布了“30·60企业气候领导力阶梯测评”报告,系统总结“30·60碳中和加速计划”首阶段(1.0)的进展,提出下一阶段(2.0)实施路径。这是中国纺织行业首次对企业气候表现进行分级评估,涉及23家品牌企业和42家制造企业。
报告根据“目标、策略、治理、披露、行动”五大维度设定42项指标,将企业划分为“领航者”“锐进者”“蓄势者”“起步者”四类,构建了行业首个科学、分类、分层的碳管理评估体系。在参评企业中,“领航者”占比21%,锐进者为36%,显示出一定头部引领效应;制造企业整体行动率和得分略高于品牌企业,特别在“治理”和“目标”维度表现突出。品牌企业在“策略”和“信息披露”方面更为积极,但仍存在“两极分化”现象,近三成仍处于“起步者”阶段。
在具体减排成效上,企业单位营收碳排强度在两年间下降超14%。2024年,品牌企业降幅达18%,制造企业为6%。可再生能源使用占比升至36%,其中生物质能为主力来源。光伏装机容量提升至507兆瓦,绿电消费量达1726 GWh,两年增长13倍。
在绿色转型之外,纺织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也正悄然加速。在此次大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正式发布《2025中国纺织行业产品数字护照(DPP)白皮书》。DPP作为覆盖产品设计、制造、流通、消费与回收全过程的信息载体,不仅提升了供应链透明度,也为企业应对欧盟等国际绿色贸易规则提供了技术支撑。此外,同步举行“纺织行业产品数字护照创新大会”,行业专家与企业代表围绕DPP的技术架构、实施路径与中国适配方案展开深入探讨。会上演示了国内首个DPP实景案例——李宁针织T恤的全生命周期数字档案,吸引广泛关注。与会人士普遍认为,DPP将成为绿色消费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有力推动行业由静态标签迈向动态管理。
来源:中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