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经验”破解公共机构绿电采购难题
碳道小编 · 2025-10-23 08:10 · 阅读量 · 64
摘要:北京市公共机构2025年绿电集中带量采购合同签订仪式举行
近日,北京市公共机构2025年绿电集中带量采购合同签订仪式举行,本次采购聚合了市区两级共196家公共机构,以公开招标方式采购绿电2.03亿度,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2.2万吨,相当于停驶燃油车4.42万辆。记者了解到,这是国内首例公共机构公开招标集中带量采购绿电项目在京落地,也是近年来本市参与主体数量最多、交易资金规模最大的集中带量采购项目。
“绿电”是绿色电力的简称,通常是指利用风机、太阳能光伏等特定的发电设备,将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的能源转化成电能。而绿电集中带量采购,则指通过联合多家用电单位,形成采购规模,统一向发电企业或售电公司采购绿色电力。
长期以来,公共机构在应用绿电时,常面临主体分散、交易流程复杂、采购成本高、市场化程度低等现实难题,制约了绿电采购的推广应用。而本次采购,由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统筹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组织等相关公共机构绿电需求,通过公开招标的“聚合交易”模式,有效破解传统绿电交易的难点问题,激发了各公共机构应用绿电的积极性,大幅减少了入市注册、招标采购等环节的重复性、同质化工作,显著提升了工作效能。
记者从签约仪式上了解到,本次采购整合市区两级196家公共机构,采购总电量达2.13亿度,采购总资金规模为1.88亿元;其中采购绿电2.03亿度,绿电占比超过95%,是近年来本市参与主体数量最多、交易资金规模最大的集中带量采购项目。预计此次采购的绿电,将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2.2万吨,相当于节约标准煤4.69万吨、等效植树667万棵或停驶燃油车4.42万辆。
规模化采购不仅大幅减少各单位在入市注册、招标采购等环节的重复性工作,更显著提升了工作效能和市场议价能力。项目实施后,全市实现电力市场化交易的公共机构数量将从116家大幅增加至312家,更多的党政机关、医院、文化场馆和市政设施将因此用上“绿色电”“清洁电”。本次采购标志着北京市公共机构的绿色电力消费已经从个别单位的先行先试迈入了“市场化、规模化、规范化、组织化”的新阶段,为全社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北京样板。同时,公开招标方式成功将绿电交易纳入规范、透明、阳光的政府采购主渠道,既赋予了绿电交易更强的公信力和更严的规范性,又探索出一条在电力市场化交易中严格落实政府采购法律法规的可行路径,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中完善公共机构领域电力采购机制贡献了宝贵的“北京经验”。
值得关注的是,通州区城市管理委将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公里内的市政道路全部路灯也纳入了绿电应用范围,来自内蒙古、甘肃等地的风,即将点亮城市副中心的路灯。路灯这一城市公共服务的核心基础设施全面采用绿电,标志着城市副中心在绿色发展、精细化管理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本市将以此次签约为起点,以点带面提升全市公共机构对绿电的认知度、认可度和接受度,进一步扩大绿电在公共机构的应用范围。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