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ADs研究:中国经济增长有助促进碳足迹公平性

碳道小编  · 2020-04-01 16:04 · 阅读量 · 2491

摘要:减缓气候变化、消除贫困和降低不公平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受到了各国政府和世界组织的广泛关注。

减缓气候变化、消除贫困和降低不公平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受到了各国政府和世界组织的广泛关注。在联合国提出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就明确提出了要实现无贫穷、减少不平等和减缓气候变化。这些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CEADs团队在《自然·可持续发展》发表最新成果,探讨了中国经济增长对上述目标的作用,发现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不仅提高了居民收入水平,而且促进了家庭碳足迹的公平性。由北京理工大学魏一鸣教授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Nicolas Stern勋爵指导,CEADs团队伦敦大学学院米志付博士、孟靖博士领衔,东安格利亚大学区家敏博士等多位作者合作完成此项研究工作。


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是指个人、家庭、组织、活动或产品等引起的温室气体总排放,被用于衡量人类活动对全球变暖的影响。由于收入水平、地域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差异,不同家庭的碳足迹存在很大差异。该研究核算了中国30个省份不同收入组家庭的碳足迹,探讨了减缓气候变化、消除贫困和降低不公平性目标之间的关联性,提供了减缓气候变化与降低不公平性协同治理机制。


研究发现,中国不同收入家庭的碳足迹差异较大,富裕地区的人均碳足迹较高。2012年,收入最高的5%人口贡献了全国17%的家庭碳足迹,而收入较低的50%人口仅贡献了25%。从城乡视角看,2012年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53%,贡献了全国74%的家庭碳足迹。城乡差异巨大,城镇人均家庭碳足迹为2.8吨,是农村人均碳足迹的2.5倍。

图1. 各省份人均碳足迹:a-2007年,b- 2012年


图2. 2012年各省份12个收入群体的人均碳足迹


研究也发现,中国经济增长有利于促进家庭碳足迹的公平性。从纵向时间跨度看,中国碳足迹基尼系数(该系数越小意味着越平等)从2007年的0.44下降到2012年的0.37。从横向空间视角看,富裕地区的家庭碳足迹公平性相对较高。例如,2012年,天津、北京、上海和江苏的人均GDP均超6.8万,其碳足迹基尼系数也相对较低,分别为0.19、0.16、0.14和0.18。相反地,欠发达地区的碳足迹基尼系数相对较高。例如,贵州的碳足迹基尼系数为0.38。

图3. 各省份不同收入群体的基尼系数和人均碳足迹

a-2012年,b-2007年。


图4. 分城乡的中国碳排放基尼系数和收入基尼系数


原文链接

Mi, Z., Zheng, J., Meng, J. et 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onverging household carbon footprints in China. Nat Sustain (2020). https://doi.org/10.1038/s41893-020-0504-y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