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第一个承诺净零排放时间的碳排放大国,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碳道小编  · 2020-09-27 10:09 · 阅读量 · 3940

摘要: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说出:“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步伐。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环境科学与政策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说出:“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步伐。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五年前的中美领导人北京峰会,中美曾发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联合声明。当时美国承诺2025年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较2005年整体下降26%-28%,将美国2020年后的二氧化碳减排速度将提高一倍;中方则提出2030年左右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

习近平的此次讲话,将这一目标进一步加强,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注意不再是2030左右)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中国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对气候变化意味着什么?

广泛的科学共识是,人类活动,特别是化石燃料排放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从经济学角度看,我们需要衡量减排所需要的成本和升温所带来的损害,选择一个最优的排放水平。

《巴黎协定》的最主要共识就是争取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革命前水平以上低于2℃之内,并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1.5℃之内。1.5℃和2℃目标的数字选取多少有一些随意,但是绝大多数的分析形成的共识是,全球平均气温升幅在1.5℃或2℃的水平上,造成的损失极大概率会远大于减排的成本。为了避免最严重的气候影响,人类应该争取1.5℃以内的升温水平。

当前气温相对于1880年工业革命前水平已经上升了1 ℃左右,而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是否达峰仍未确定。

去年IPCC发表的1.5度报告指出,想要实现1.5度目标,全球必须在2050年左右达到净零排放;想要实现2度目标,必须要在2070年左右达到净零排放。

考虑净零排放,是因为有一些碳排放是很难减少的,比如水泥的生产排放、航空燃油排放等。这时可以用一些负排放技术,比如植被恢复、大气二氧化碳捕捉等,去抵消无法减少的碳排放。实现净零排放后,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负排放,才可以将气温升幅稳定住在1.5℃或2℃的水平上。

这些净零排放的时间窗口是对全球而言的,发展中国家的减排速度可以相对慢一些,发达国家则应该快一些并较早进入负排放阶段。世界上的主要碳排放大国也都应该在这些窗口期实现净零排放。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承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表现了中国坚定落实《巴黎协定》精神的意愿,而且“在2060年前”意味着会对人类实现1.5度目标作出贡献。此外,中国的承诺会给其他碳排放大国(美国、印度)带来压力,有可能会加快全球的碳减排进程。

承诺净零排放的有哪些国家?

近年来承诺净零排放时间表成为一个备受国际关注的问题,目前世界上有七十多个国家通过不同方式承诺了实现净零排放的时间。

这些国家集中在欧盟和岛屿国家,英国、法国、丹麦、新西兰等国都在去年立法承诺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瑞典立法提出2045年前实现净零排放。

在东亚,净零排放进展相对缓慢。日本的国家自主贡献计划提出了2050年减少80%碳排放的长期目标。韩国共同民主党选举时承诺在2050年实现“零碳社会”,其赢得选举后,媒体赞誉韩国为“东亚第一个承诺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国家”,但是文在寅的绿色新政计划仍然虚实未定。

虽然承诺的国家不少,但上述的承诺实际上只覆盖了全球11%的碳排放。在中国宣布净零排放时间之前,世界的主要排放大国都没有正式设立净零排放的长期目标。世界上前四大排放国就占了全球一半以上的排放,其中中国占全世界碳排放的26%左右,美国占15%,印度占7%但在快速增长中,俄罗斯占5%。

理想化来讲,如果世界上主要排放大国坐下来签个减排协定,气候变化问题就能解决,所以大国承诺净零排放时间对于全世界应对气候变化有重要意义。

类似“我国2030年左右达到碳排放的峰值和非化石能源的比重”的目标需要通过五年规划的形式由全国人大来批准,从而具有法律约束力一样,应该期待“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经过人大批准,从而具有法律约束力。

“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2060年的目标对今天有什么意义?

2060年看起来十分遥远,这样的承诺是不是太空洞了,所以毫无意义?实际上,206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对于当前中国的能源环境规划具有重大意义。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中国煤电厂的建设,一个煤电厂的寿命在40年左右,而今天到2060年正好是40年,如果要在2060年之前实现净零排放,中国现在就不应该建设普通燃煤电厂,新建的燃煤电厂必须要求安装碳排放捕集设备。否则当前建设的燃煤电厂只能提前退役而成为不良资产。

因此,十四五规划的安排可以验证中国2060年承诺的严肃性。十四五规划对于中国如何实现“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应该有一个纲领性的安排。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目标,这个目标需要逐渐具体化。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一些事情现在就必须开始做,比如电力部门应该相对于其他部门较早实现净零排放,所以停建普通燃煤电厂、扩大可再生能源份额、推动电力体制改革就是当务之急。建筑部门电气化、交通部门的电动汽车推广都是相对易于减排的方向,也是最近十年需要努力的目标。一个长期的净零排放目标,也为中国碳排放市场给出了碳排放额度设定的框架性安排。

2060年实现碳中和,对经济、就业、环境有何影响?

笔者之前和人讨论聊到,关注中国净零排放的研究并不多,相对于美国和欧洲的研究来讲,这方面的研究相对很少。2060年实现碳中和,笔者读过最相关的宏观研究是Rocky Mountain Institute的CHINA 2050: A FULLY DEVELOPED RICH ZERO-CARBON ECONOMY,提供了相对乐观的结果,这份报告指出,中国可以在发展成一个发达经济体的同时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这样的减排对GDP的影响不到1%,对消费者价格只有微小影响,而且实现这一目标所需的技术已经存在。

此外,笔者也更新过一篇2050年中国能源系统重塑的文章:重塑中国能源系统,能源所和LBNL的报告提出的路径如是说。

相信很快,大量研究2060年实现碳中和影响的文章就会发表,我们也能对中国实现净零排放的技术路线、成本收益、环境影响做一个预判。

(本文经授权转自微信公号:环境科学与政策)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