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骏:新一届政府可从五方面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碳道小编 · 2022-07-04 10:07 · 阅读量 · 2779
摘要:马骏:香港特区新一届行政长官候选人李家超先生已经提出三大施政方向,一是以结果为目标解决问题,二是全面提升香港竞争力,三是奠定香港发展稳固基石。我认为,金融业是香港目前最具竞争力的产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同时也面临不少挑战和问题。香港需要明确未来金融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强化创新能力,进一步吸引人才,才可能保持和提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一、进一步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加快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加强与内地监管部门协作,拓宽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流动性来源,建立多层次保障人民币流动性的机制,为融资主体和投资者提供稳定的市场预期。吸引内地各类发行主体在香港扩大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推动完善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等机制,提升这些机制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进一步扩大香港和国际投资者投资内地人民币金融产品的渠道的范围。探索开展人民币计价的股票交易,建立和扩大人民币计价的各类商品(石油、农产品、金属等)和环境权益市场的交易平台。积极探索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使用。
二、将香港打造成为国际绿色金融中心
构建更为规范的绿色金融标准、披露、产品体系和激励政策。推出以中欧可持续金融共同目录为基础的香港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构建对接内地绿色资产与国际绿色金融市场的便利渠道,以大湾区绿色金融合作为起点,探索香港与内地绿色金融产品互相认可机制。建立和提升可持续相关信息的披露标准,扩大对绿色金融产品认证补贴的范围,鼓励ESG产品创新,推出更为丰富的ESG金融产品。提高外汇基金和MPF强积金向ESG产品配置的比例。积极创新支持高碳产业向低碳转型的转型金融工具,支持内地落实双碳目标和“一带一路”地区的绿色低碳转型。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的落地,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通过建立绿色项目库,动员和组织全球资金参与新兴市场地区的绿色项目投资。鼓励绿色金融与ESG人才的教育和培训活动。
三、推动建立大湾区统一碳市场和香港自愿碳市场(voluntary carbon market)
与广东、澳门等地合作,在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的基础上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统一碳市场,将香港的电力、交通、建筑业重点排放企业纳入碳交易机制。在大湾区统一碳市场的基础上,借鉴“股市通”和“债市通”的经验,探索建立“碳市通”,打通国际投资者参与投资大湾区碳市场和全国碳市场的渠道。在香港建立与国际标准接轨、面向内地和全球的自愿碳市场交易机制,争取建成全球最具有影响力的自愿碳市场之一。
四、提升香港资本市场和财富管理中心的地位
支持中概股回流香港市场,将香港股票市场打造成中国新经济企业海外上市的主要平台。推进香港金融产品的多元化,扩大在香港的债券发行和大宗商品交易,支持有多种资产类别的资产配置。推动内地进一步放宽内地养老金、保险资金等长期机构投资者投资香港市场的渠道、额度和产品类型,为香港市场引入具规模的长期资金。提供有竞争力的税收、资本注册和其他政策,以吸引家族办公室和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在香港落户。使用外彙基金和MPF强积金的孵化能力,培育有竞争力的本地资产管理机构。进一步探索与内地资管产品的互认机制。
五、实质性提升香港金融市场参与“一带一路”投融资的功能
本文刊于《香港国际金融评论》第七期,作者为香港选举委员会委员、香港绿色金融协会主席、香港中国金融协会顾问马骏博士,首发于《香港商报》,并经该报授权。
来源:碳中和专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