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G和CDP的新报告:企业的供应链范围3排放量是其运营排放量的26倍
碳道小编 · 2024-06-26 09:06 · 阅读量 · 1222
摘要:BCG和CDP的新报告:企业的供应链范围3排放量是其运营排放量的26倍
2023年,企业报告称他们的范围3供应链排放量平均是他们直接运营(范围1和2)的排放量的26倍。根据波士顿咨询集团(BCG)和CDP今天发布的新报告《范围3上游:巨大挑战,简单补救》,制造业、零售业和材料行业的上游排放足迹是2022年欧盟总CO2排放量的1.4倍。
然而,供应链排放仍然被忽视,企业测量运营排放(范围 1 和 2)的可能性是其供应链排放(范围 3)的两倍。此外,企业为运营排放设定目标的可能性是供应链排放的 2.4 倍。在向 CDP 披露信息的企业中,只有 15%的企业设定了范围 3 目标。
CDP 战略客户总监 Sonya Bhonsle 说:“这些数据突出表明,有效衡量范围3排放量的挑战是普遍存在的,而且跨越了各个行业。要在减排方面取得有意义的进展,企业就必须对其整个供应链进行评估,然后提高目标并承担责任。要推动有意义的变革,实现 1.5°C 净零排放的未来,第一步就是从披露开始。”
报告指出了与上游范围 3 排放的雄心和行动相关的三个最重要因素:
1、气候责任董事会。董事会的气候监督是履行其气候责任的核心。对气候积极行动的问责始于董事会,并通过组织层层传导。值得注意的是,拥有气候责任董事会的企业设定上游范围 3 目标的可能性是其他企业的 4.8 倍。然而,通过 CDP 披露信息的企业中,只有三分之一拥有这样的董事会。因此,加强董事会的气候能力势在必行。
2、供应商参与计划。与供应商合作的企业,其范围 3(上游)目标与 1.5°C 一致过渡计划的可能性要高出 6.6 倍。延迟参与的企业将面临更陡峭的减排轨迹和更高的供应链风险。尽管如此,每 10 家企业中只有 4 家与供应商就气候问题进行接触,每 10 家企业中只有 1 家与供应商进行合作。因此,企业必须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并考虑到供应链中的风险。
3、采用内部碳定价。在所有业务决策中强制采用内部碳价格的企业,制定范围 3 目标和与 1.5°C 控温路径相符的范围3过渡计划的可能性高出 4 倍。制定 内部碳价格可通过财务指标推动与气候相一致的决策,确保整个组织的气候成本透明度。将内部碳价格纳入业务决策的企业制定 1.5°C 过渡计划的可能性是其他企业的 4.1 倍。然而,只有 14% 通过 CDP 报告的企业使用 ICP。因此,董事会必须规定公平的内部碳价格,以有效推动低二氧化碳相关的决策。
企业和投资者对风险的定价存在两极分化,导致供应链存在重大风险,从而对企业业绩产生不利影响。仅 2023 年一年,制造业、零售业和材料行业披露的上游排放量就意味着超过 3350 亿美元的碳负债(CDP 披露的排放量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 2030 年75 美元的价格计算)。这一责任有可能被企业和投资者忽视。投资者有责任对范围 3 的风险进行适当定价,但他们并没有对上游风险进行适当定价。作为投资政策的一部分,不到十分之一的投资者要求被投资方/客户披露范围 3上游排放情况。因此,投资者必须要求披露上游风险,并对气候风险进行定价,以此作为推动透明度和行动的替代力量。在缺乏特定公司数据的情况下,投资者可以利用“气候调整”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CAPM) 将风险纳入估值。
报告作者之一、BCG董事总经理兼合伙人Diana Dimitrova表示:“企业和投资者对范围3排放采取行动的责任和动力都集中在风险管理上,其监督机构必须推动风险量化和管理。”
在通过CDP披露信息的企业中,只有半数评估了上游排放带来的财务风险;然而,在评估的企业中,有三分之一承认了利润风险。尽管存在这些风险,但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投资者要求被投资方披露范围 3上游排放,并将其作为投资政策的一部分。
董事会有管理这些风险的责任,投资者必须对碳责任风险(业务运营风险)进行定价,并要求通过披露提高透明度。
通过优先考虑这三个重要的驱动因素,企业可以在管理范围 3上游排放方面推动变革。
来源:零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