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碳预算的法律思考和企业合规应对策略
碳道小编 · 2025-02-08 15:02 · 阅读量 · 275
摘要:关于碳预算的法律思考和企业合规应对策略
一、建立碳预算制度的意义
碳预算是基于特定目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规划控制体系。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碳预算已经成为关键的议题。有专家将碳预算分为总碳预算和剩余碳预算。总碳预算是指从前工业化时期(1850年-1900年)开始到全球升温达到特定水平所能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剩余碳预算则是指在将全球升温控制在特定温度水平以下的情况下,人类仍能排放多少二氧化碳。因此,碳预算可以被理解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工具。
我们认为,碳预算是管理碳排放的重要管控工具,能够为我国企业绿色低碳减排行动提供明确的合规排放量化目标和时间框架。建立碳预算制度可以让企业清楚地知道自己在一定时期内的碳排放额度,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减排政策和措施,促使企业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过程中依法合规的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碳预算的认识误区与辨析
我国企业在碳预算实践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部分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碳预算纳入企业战略规划。但仍有不少文章将能耗预算与碳排放预算的作用混为一谈,对碳预算的认识存在误区。
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我国逐步建立了能耗预算管理制度,旨在衡量和管理能源消耗,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碳预算管理制度,旨在通过限制碳排放,把全球气温升温控制在《巴黎协定》提出的安全范围内,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推动绿色低碳经济。
能耗预算和碳预算都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但其关注点、目标和应用范围不同,对经济转型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贡献也大有区别。
三、法律人应该如何正确理解碳预算
据了解,英国是较早开展碳预算的国家,2008年英国正式制定《气候变化法案》,开始以法律应对气候变化,2009年3月法案获得批准后,英国正式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建立起法律约束的国家。
我国将碳预算制度纳入碳达峰碳中和 “1+N” 政策法规体系,推动省市两级建立碳排放预算管理制度。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文件规定,将积极推动省市两级建立碳排放预算管理制度,研究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办法。
从碳预算角度看,省市两级建立碳排放预算管理制度后,企业的碳预算额度如何依法合规分配和限制,分配和限制不合理或损害了企业发展权利,企业有没有救济途径,如何利用好救济途径。每个企业应该承担多少减排量?这非常复杂!碳排放预算制度的背后真正反映的是企业利用能源的权利,企业越发展往往需要的能源能耗越多,碳排放量越多。碳排放量的预算限制就是对企业利用能源发展权利的限制,对企业来说,监管部门实施碳排放预算制度,意味着未来的发展权和经济增长空间会受到法律法规约束。
因此,企业经营管理有必要嵌入碳合规因素,使得公司战略、企业生产经营、投融资活动等都能够对碳合规加以考量。
企业应当尽快正确认识碳资产,逐步树立起“超额排放是成本,减少排放是收益”的观念,通过尽快建立碳资产管理制度,建立碳预算管理制度,提升碳合规能力建设,逐步改变完善企业决策与行为,最终实现企业绿色低碳减排和发展的目标。
四、碳预算面临的挑战与企业应对建议
(一)挑战
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是碳预算面临的首要挑战。碳预算的制定和实施离不开准确、完整的数据支持。由于产品生产工艺复杂,涉及多个环节和多种能源的消耗,在碳排放方面又存在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目前在碳排放数据的监测、计量、统计、认证和核算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很难精确计算每个环节的碳排放。
(二)加强碳预算能力建设的合规建议
面对碳预算实施过程中遇到的诸多挑战,加强碳预算合规能力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碳预算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还能推动碳减排目标的顺利实现。我们建议企业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能力建设:
1、加强熟悉碳预算规划方面的人才能力建设
实践中,不同地区和行业的碳排放差异大,在碳预算的分配和实施方面,如何在保障公平的基础上,企业合法合规地争取碳预算指标,对企业极具挑战!。
因此,碳预算规划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人才来实施。企业应发挥其技术、人才储备优势,培养一批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培训和指导,从碳预算的最新政策动态、规划方法和技巧、实际案例分析、具体场景应对等,及时了解碳预算规划的最新要求和发展趋势,提升企业碳预算业务水平和能力。
2、加强碳计量技术方面的人才培养和储备
碳计量技术是确保碳排放数据准确可靠的关键,对于碳预算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加强碳计量技术方面的人才培养和储备。企业应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共同推动碳计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高碳计量技术的应用水平,培养一批既懂技术又懂实际应用的复合型人才。
3、加强双碳与财务跨领域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双碳与财务跨领域人才的支持。这些人才应具备双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财务方面的技能,能够将碳预算与企业的财务战略相结合,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4、加强企业双碳领域碳合规人才的培养
企业是碳减排的主体,加强企业双碳领域碳合规人才的培养,对于推动企业落实碳减排责任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碳合规培训,提高员工的碳合规意识和能力。可以聘请专业的碳合规律师进行包括碳减排法律法规、碳资产管理、碳交易制度、碳合规管理体系等方面,使员工了解企业在碳减排方面的责任和义务,掌握碳合规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企业还应建立健全碳合规管理体系,设立碳合规岗位,负责企业的碳合规管理工作。碳合规人才应具备扎实的法律知识、环保知识和管理能力,能够制定和实施企业的碳合规管理制度,监督企业的碳减排行为,确保企业的碳减排工作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五、碳预算工作的未来展望
碳预算工作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是实现全球温度控制目标、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关键工具。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碳预算的未来发展趋势将备受瞩目,碳预算的应用场景也将不断拓展。
来源:法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