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不认可”这些中国电池的碳核算和电池护照!

碳道小编  · 2025-04-09 12:04 · 阅读量 · 432

摘要:欧盟“不认可”这些中国电池的碳核算和电池护照!

艾科森环境技术消息,欧盟委员会近期在欧盟新电池法立法过程中表示,对部分电池企业的“超前合规”行为表示担忧,包括部分电池企业提前宣布自己的电池满足欧盟新电池法(涉及数据造假)、宣布自己已按照欧盟电池法碳足迹要求核算完毕、提前宣布已建设完毕电池护照、部分合资机构虚假宣布自己一定是公告机构(notified body)等各种“假合规”行为。欧盟成员国当前正在紧锣密鼓制定各自的处罚政策。

艾科森环境技术整理了欧盟在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计算方面对一些中国电池的碳核算结果所持的怀疑态度,部分电池企业哭诉算了这么久的碳足迹都是白算了,欧盟官员在非正式场合强调,部分电池企业要求服务商明知核算标准未公布强制确保核算结果正确,且确保核验机构包过的行为涉及商业欺诈,在认可度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数据透明度和可追溯性:欧盟认为中国部分企业提交的碳足迹计算结果缺乏足够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难以验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 方法学标准不统一:欧盟采用即将出台的二级立法-动力电池碳足迹核算授权法案,而中国目前主要参考ISO 14067、GPC(温室气体协议)以及较早版的PEF方法等标准,计算方法可能存在较大偏差,导致最终结果差异巨大,在数据验证环节不被认可。
  • 生命周期数据库(LCI Database)差异:欧盟依赖实地场景数据以及Ecoinvent、GaBi等欧洲数据库,且欧盟没有认可任何一家中国数据库公司,而中国企业多采用本土数据库,如CEADs或自建数据集,数据来源和计算结果可能不同。
  • 地缘政治和贸易因素:在新能源、锂电池等产业领域,欧盟对中国竞争力的担忧可能影响碳足迹核算的接受度。
  • 供应链透明度不足:欧盟要求电池供应链上所有环节(矿产提取、正负极材料、电池生产等)提供详细碳排放数据,部分中国企业难以满足。

此外,很多电池企业紧急自建电池护照,也存在着较大风险,以欧盟的非政府组织GBA为例,尽管GBA(Global Battery Alliance)是国际组织,但欧盟认为其标准并未完全对接欧盟法规,特别是在数据透明度、验证机制等方面存在差异。

中国本土电池护照(如大型电池企业方案)


  • 独立建设,未对接欧盟监管:部分中国企业推出的电池护照,数据主要存储在国内系统,并未完全纳入欧盟认可的体系。
  • 数据验证方式不同:欧盟要求第三方验证,而部分中国方案采用自建数据库,欧盟对此存疑。
  • 供应链透明度不足:欧盟对中国电池供应链(如锂矿、镍矿等)数据的真实性有顾虑,特别是对于材料来源追溯的完整性。

常见的碳足迹造假


  • 隐瞒高碳排放来源:如伪造生产过程中的能源使用数据,实际使用火电但声称使用可再生能源。
  • 使用虚假生命周期数据库(LCI):使用与实际生产不符的数据库进行计算,导致碳足迹低估。
  • 操控排放因子:在LCA计算时人为降低排放因子,使产品碳足迹看起来更环保。

去年德国对于碳抵消造假的事件进行了重大处罚、包括了国际大型认证公司参与的验证,将申报者和核算公司共同送上了法庭。

电池护照(Battery Passport)造假


  • 虚假供应链数据:谎报电池材料来源,特别是锂、镍、钴等关键材料的来源国及开采方式。
  • 伪造回收材料比例:声称使用了较高比例的回收材料(Recycled Content),但实际未达标。
  • 篡改电池寿命和性能数据:人为修改循环寿命测试结果,使电池看起来更耐用。

可回收含量 & 供应链透明度造假


  • 伪造回收率数据:在回收电池时,夸大回收率以符合欧盟要求。
  • 隐瞒环境违规行为:如供应链中的某个环节存在非法采矿、高污染排放等,但未如实披露。

电池数据造假行为的潜在处罚

1. 罚款(高额经济处罚)

根据欧盟《欧盟新电池法》赋予各个成员国独立制定处罚的原则以及欧盟对于数据造假的零容忍,如果企业提供虚假或误导性数据,可能面临:


  • 最高按全球年营业额的4% 进行罚款(与GDPR类似)
  • 按违规次数累积罚款,企业可能面临数百万至数千万欧元的损失

2. 禁止进入欧盟市场


  • 不符合碳足迹要求的动力电池,将被禁止在欧盟销售(2028年2月18日起,高碳足迹动力电池可能被全面禁售)。
  • 电池护照数据造假的产品将无法通过海关,无法进入欧盟市场。

3. 供应链审查 & 商业信誉受损


  • 一旦企业被发现数据造假,欧盟可能要求进行供应链深度审查,影响整个业务。
  • 被曝光后,可能被汽车制造商(如大众、宝马、特斯拉)等国际客户取消合作,导致重大商业损失。

4. 刑事责任


  • 在某些严重情况下,欧盟国家可能追究企业负责人法律责任,特别是涉及环保欺诈的案件(监禁或者永久禁业)。

艾科森环境技术提醒各家电池企业和主机厂,时刻关注欧盟委员会的正式法律信息以及各个执法机构的信息,不要亲信任何网络公司和第三方的虚假营销宣传,同时也不要试图将全部责任转嫁第三方是非法行为,寻找合适的咨询机构提供深度合规以及解决方案才是企业可持续的长久之计。


来源:艾科森环境技术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