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领导人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解读及背后的博弈

碳道小编  · 2025-07-28 08:07 · 阅读量 · 183

摘要:《中欧领导人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解读及背后的博弈

近日,一个碳圈非常重磅的消息直接在朋友圈里刷了屏,那就是中欧联合发布了《中欧领导人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以下简称“声明”),表明双方在在应对气候变化这个领域的共同立场,这将对接下来中欧在气候领域进一步的合作打开了大门。

那么这份声明到底意味着什么,以及声明的签署还存在哪些背后的博弈呢?老汪就在这里分析分析。注意,这纯属我个人观点,一切以官方发布为准。

首先是声明的内容,内容非常简短,就七条,全文如下:

1.维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的核心地位,全面准确落实其目标及原则。

2.强化务实行动,以系统政策体系和扎实行动举措,把各自气候目标转化为切实成果。

3.与各方一道,支持巴西成功举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推动大会取得富有雄心、公平、平衡和包容的成果。

4.加快全球可再生能源部署,促进优质绿色技术和产品的流动,使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都能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

5.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的努力与支持,以推动从地方到全球各层面加快开展大规模行动。

6.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前提交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NDCs)。双方国家自主贡献将覆盖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并符合《巴黎协定》长期气温目标。

7.加强在能源转型、气候适应、甲烷排放管控、碳市场、绿色低碳技术等领域双边合作,协力推动各自绿色低碳转型进程。

上面七条中,我觉得最有实质性的条款也就第四条、第六条和第七条。

其中第四条提到促进优质绿色技术和产品的流动,可能意味着中国的绿色产品如光伏风电新能源车等产品进入欧洲可能要比现在要容易一些。

第七条提到要在碳方面的各领域加强合作,重点关注甲烷管控和碳市场。可以看出双方(或者是欧盟)对甲烷减排很关注,所以中国对于甲烷的减排政策肯定会落到实处,并且2035年肯定有甲烷的量化管控目标,关于甲烷管控的来龙去脉可以参考我的这篇文章中美再次气候会谈,甲烷类CCER项目或加速启动。

再就是碳市场这块,不知道是不是会考虑到中国碳市场与欧盟碳市场的联动。但总体来说,我觉得主市场即EU-ETS与中国全国碳市场联动的可能性不大,但一些周边碳市场联动是有可能的,比如巴黎协定6.2和6.4。

《声明》中最最最核心的条款是第六条,即各自在COP30前提交更新的NDC。关于中国将公布新NDC的消息其实在去年COP29上已经宣布了,我在继双碳目标后,中国即将提出第三个碳目标这篇文章中也做了一个详细的解读,还没有看过的建议点进去看看。

但相对于去年COP29上我国的发言,这次的《声明》多了一句,就是“符合《巴黎协定》长期气温目标”。 增加的这句话我认为非常重要。这或许是中欧博弈后的一个结果,因为就在《声明》签署的几天前,曾被被欧盟单方面叫停过,声称中国未承诺“更激进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要求新增“中国需量化减排目标”条款,否则欧盟将不会签署声明。

虽然最终签署的版本仍然没有量化减排目标这句话,但“符合《巴黎协定》长期气温目标”这句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算是量化的一种弱化的说法。

为什么欧盟冷不丁地要突然提出这个要求?难不成欧盟真的是悲天怜人,为了全人类的未来到处呼吁大家减排操碎了心?非也,我们如果把这次《声明》签署的背景了解一下就会恍然大悟,哦,原来这只是一个谈判的筹码。

《中欧领导人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签署的背景是中欧峰会——中国和欧盟全方面合作的最高级别会议的其中一个议程。经常看我文章的小伙伴都知道,这种国际大型谈判之前先签个气候声明已经属于基本操作了。

这次的中欧峰会可以说是在全球动荡的背景下中国和欧盟寻求深度合作,抱团取暖的一次决定性会议。欧盟在俄乌冲突和美国关税下只能寻求与中国更多的合作,而中国也希望借此卖更多的产品到欧洲去。

这里面比较重要的议题就是欧盟对中国新能源车反补贴税征收的问题。欧盟希望以此保护本土产业,中方希望欧盟取消征税。欧盟为了在谈判中占主导地位,于是便在会前上演了“你不承诺我就不签字,我还要增加新能源车关税”的临时变卦想以此来个下马威。

其实要说起来,这就是个悖论,欧盟只有大量引进中国的新能源车才能加速欧盟低成本脱碳。这种“你不减排我就排给你看”的玩法实在是让人摸不着头脑,随便找个其它理由都比这好。

而且欧盟为了防止中国产品特别是绿色产品占领欧盟市场,煞费苦心炮制了碳边境调节机制和电池法案等绿色贸易壁垒,不就是因为中国目前的用电排放高这个弱点才能得逞嘛,要是中国加速脱碳,到时候这些绿色贸易壁垒不攻自破欧盟产业岂不是更没得玩?也不知道欧盟的脑回路是咋长的。

不管怎么说,威胁也好,妥协也罢,最终这个《声明》还是签订了,对我们是大好事。至少在应对气候变化大方向看,中国和欧盟两大经济体不会像老美那样一会左一会右的,也算给大家吃个定心丸。

最后聊一聊这个“符合《巴黎协定》长期气温目标”吧。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每年都会发布一份名为“排放差距报告”的报告。报告每年都会跟踪全球各国提出的减排目标即NDC之和与《巴黎协定》设定目标之间的差距。最近一年的差距图如下所示:

可以看出,目前各个国家提出的减排目标别说1.5度目标了,就连2度的目标都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说至少目前为止,大部分国家的减排目标都没有符合《巴黎协定》的目标。

那所谓的“符合《巴黎协定》长期气温目标”是什么呢?自然是指提目标的时候要往下面两根线去靠。

那是个什么概念呢,就以最容易的2度目标的上限为例,由上图看出,全球的温室气体总目标得从现在的570亿吨左右降到2035年的400亿吨左右,绝对值的降幅为30%,而目前中国还未达峰,我实在想不出要怎么样提才能符合《巴黎协定》长期气温目标了。

据说我国会在9月份对外公布2035年的这个目标,拭目以待吧!


来源:老汪聊碳中和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