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色低碳技术转化率不足30%,低碳技术应用专委会将致力于促进成果转化
碳道小编 · 2025-09-10 21:09 · 阅读量 · 80
摘要:我国绿色低碳技术转化率不足30%,低碳技术应用专委会将致力于促进成果转化
9月9日,由科技部主管的全国性非营利学术团体、创新方法研究会主办的绿色低碳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低碳技术应用专委会)在京成立。低碳技术应用专委会将发挥“榕树效应”,构建“绿色伙伴计划”创新引擎,打造国际金融、国际合作、国际新媒体三大连接器。
中环报记者在会上了解到,目前,我国绿色低碳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滞后,技术转化率不足30%,市场应用面临“政策热、落地难”的挑战。为破解绿色低碳技术商业化瓶颈,构建“政府引导、产业协同、资本赋能”的三位一体机制,低碳技术应用专委会应运而生,其成立将为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与应用,促进成果转化,为实现国家“双碳”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主要工作是什么?
科技部原副部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荣誉主任刘燕华在成立会上通过贺信表示祝贺。他说:“低碳技术应用专委会的正式启动不仅仅是一个仪式,更是应对气候变化方法学推进的集结号,是各路专家携手共进、开拓创新的崭新起点。全球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们不知道极端气候事件会在何时何地发生,我们不知道气候变化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多大的破坏,我们不知道未来的气候趋势会如何演变。但正是这种非传统的安全的不确定性,更加坚定了我们要用创新的方法,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
刘燕华指出,低碳技术应用专委会作为平台,旨在加强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众的沟通与合作。专委会不仅致力于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还将与企业携手,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此外,专委会将联合社会组织,开展广泛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从节能减排的各种生活方式做起,为应对气候变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绿技行(上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军浩指出,专委会将推动绿色低碳技术转化与落地,助力重点行业开展碳减排行动,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朱军浩还介绍了专委会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组织开展低碳技术领域的战略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有组织创新,开展绿色低碳关键技术联合攻关,促进低碳技术的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共同参与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组织编制国际国内绿色低碳领域标准;举办培训、论坛等活动,提升行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等。
成立有何重要意义?
据介绍,成立低碳技术应用专委会不仅是对绿色低碳技术在市场应用中所面临挑战的有力回应,还借鉴了德国、西班牙等世界各国的相关经验与教训。随着全球迈向碳中和,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低碳合作迎来历史机遇。这种合作不仅是产品出口和技术赋能,更是落实《巴黎协定》、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其核心在于“双赢”,既帮助伙伴国满足能源转型和经济发展需求,又为中国绿色技术开辟新的市场。社会组织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跨境搭建政策、产业、科研与社会的桥梁,推动技术、资本与模式高效对接;组织培训、联合研发和标准互认,帮助发展中国家形成自主运营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低碳技术应用专委会成立意义重大。作为社会组织,它不仅是国内低碳技术推广与应用的枢纽,还将在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务实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的进程中,成为促进全球零碳目标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平台。通过整合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的多元力量,专委会将为新兴低碳技术的跨界合作、应用推广和国际交流提供坚实支撑,为全球绿色转型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在启动仪式上,低碳技术应用专委会与15家相关企业代表签署了联合行动协议,并与5家机构达成了“一带一路”绿色技术应用推广合作意向。同时,活动还举办了两场圆桌论坛,分别聚焦于“国内绿色低碳技术投资应用面临的挑战和前景”以及“先进低碳技术和产品跨国投资与应用的机遇和挑战”。
在与会嘉宾的共同见证下,中国日报绿色中国国际传播平台正式启动。这一平台将通过深度挖掘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和生物多样性大会的传播潜力,平台将以各种创新形式,讲述中国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成就及其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向国际社会传播绿色发展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助力中国绿色低碳技术走向世界。
来源:中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