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有关负责人就《关于发布2024年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的公告》答记者问

碳道小编  · 2025-10-24 21:10 · 阅读量 · 86

摘要: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有关负责人就《关于发布2024年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的公告》答记者问

近日,生态环境部联合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发布2024年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负责同志就《公告》相关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2023年电力碳足迹因子发布后,围绕2024年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研究开展了哪些工作?


答:为建立电力碳足迹因子常态化更新机制,及时提供产品碳足迹测算所需的电力碳足迹基础数据,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组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等单位开展以下工作:一是稳步推进电力碳足迹因子深化研究工作。在2023年电力碳足迹因子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量化工作支撑团队,夯实数据基础,开展深入研究,组织企业量化形成2024年各发电类型及全国电力平均碳足迹因子。二是持续完善电力碳足迹标准体系。加快推动电力产品碳足迹国家标准立项和编制,对功能单位、系统边界、阶段划分、取舍原则、数据质量等相关技术要求作出规范,为因子测算提供了标准化支撑。三是推动电力碳足迹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组织参与电力碳足迹因子相关国际交流活动,加强与国际数据库、相关国际组织沟通,推动电力碳足迹因子国际互信。


问:新发布的2024年电力碳足迹因子包含哪些内容,有什么特点?


答:今年,生态环境部联合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组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等单位,在量化方法与2023年保持一致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案例数据,加强数据迭代,量化形成2024年燃煤发电、燃气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光热发电、生物质发电碳足迹因子,以及输配电碳足迹因子和全国电力平均碳足迹因子等11项碳足迹因子数据集。


今年量化工作的特点在于大幅增加了案例样本数量,进一步提高实测数据比例,尽可能体现电力结构优化和绿色转型发展实际。如,参与测算企业案例数量相较于去年增长近一倍,案例在技术代表性、地域典型性上进一步提升;煤电运营量化数据超过99%来源于实测数据,水力发电水库碳通量、核燃料来源及废物处置环节均采用了实测数据。


问:2024年全国电力平均碳足迹因子值与2023年相比有何变化,原因是什么?


答:2024年全国电力平均碳足迹因子为0.5777千克二氧化碳当量每千瓦时,较2023年全国电力平均碳足迹因子0.6205千克二氧化碳当量每千瓦时下降6.9%。主要原因是:一是电源结构持续优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2024年,风电、太阳能、水电发电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2.5%、43.6%、10.9%,清洁能源发电量快速增长,电源结构持续优化。二是间接排放电力因子更新。2024年燃煤、气电、风电等所有类型发电因子量化过程中均采用官方发布的2023年全国电力平均碳足迹因子(0.6205千克二氧化碳当量每千瓦时),相较之前所用因子有所下降,计算得出的发电因子数值普遍下降。全国电力平均碳足迹因子下降是我国电力行业清洁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体现,客观反映了我国电源结构优化、技术创新发展的实际成效。


问:为什么输配电因子与2023年相比变化较大?今年新增发布含线损的输配电因子是出于什么考虑?


答:输配电因子(不含线损)由2023年的0.0036千克二氧化碳当量每千瓦时升至0.0046千克二氧化碳当量每千瓦时,同比上升27.78%,主要原因是扩大了量化范围,将国网、南网的主干电网及配网全部纳入,同时增加了样本案例,在全国层面更具代表性。但由于输配电部分在全国电力平均碳足迹量化过程中影响权重较低,其数值变动对全国电力平均碳足迹因子量化结果影响较小(低于0.2%)。


在深入研究输配电过程相关数据后,按照国际惯例,2024年全国电力碳足迹因子相较于2023年全国电力碳足迹因子增加了输配电(含线损)因子。主要考虑是为了更好地衡量电力产品在不同阶段的碳排放,精细化量化输配电环节本身的碳足迹情况,为企业测算产品碳足迹提供更符合实际情况的输配电环节因子数据。


问:下一步还将开展哪些工作?


答: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继续会同相关部门组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持续常态化开展电力碳足迹因子工作。一是继续深化电力碳足迹因子研究,基于数据代表性、科学性、可追溯性等核心原则,进一步扩大测算覆盖范围,丰富案例样本,加强因子数据迭代,提高碳足迹因子的科学性、准确性、代表性。探索丰富电力碳足迹因子品种,选取典型区域探索开展区域碳足迹因子研究。二是持续更新发布后续年度电力碳足迹因子,提升电力碳足迹数据质量和代表性。三是持续完善电力碳足迹标准体系,加快制定电力产品碳足迹系列国家标准。四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多渠道推进电力碳足迹因子国际互信,提升因子数据的适用性和影响力。


来源:生态环境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