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赶在COP30前允许购买碳信用来实现减排目标
碳道小编 · 2025-11-05 22:11 · 阅读量 · 64
摘要:欧盟赶在COP30前允许购买碳信用来实现减排目标
欧盟(EU)的谈判代表们在最后一刻达成了一项艰难的妥协,为其2040年的气候目标“松绑”,同意允许成员国通过购买国际碳信用(Carbon Credits)来实现部分减排,从而为即将在巴西贝伦拉开帷幕的COP30联合国气候峰会扫清了障碍。
在经历了超过18个小时的通宵谈判后,欧盟各国气候部长于周三(11月5日)凌晨达成一项政治协议。该协议维持了欧盟委员会提出的到2040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较1990年减少90%的“总体目标”(headline target),但这项目标的“成色”已被显著稀释。
知情人士透露,这项在布鲁塞尔达成的妥协方案是欧盟气候雄心的重大转向。此前,欧盟一直坚持其减排目标应主要通过“国内措施”实现。
“灵活性”的代价
此次谈判的核心焦点在于“灵活性”。为了争取那些担心高昂减排成本将损害本国工业竞争力的成员国(如波兰、匈牙利和意大利),该协议引入了关键的让步条款,远超欧盟委员会最初的提议:
国际碳信用的引入:成员国将被允许使用“高质量”的外国碳信用额度来抵消其90%减排目标中最多5%的份额。
实际国内减排的降低:此举意味着欧盟对本土产业的实际减排要求被有效降低至85%。
未来的进一步放宽:协议甚至为未来留下了空间,同意在未来考虑将国际碳信用的使用比例进一步提高到10%,这可能使国内的实际减排目标降至80%。
引入“刹车条款”:应法国等国的要求,协议中增加了一项“刹车条款”(brake clause)。该条款允许欧盟在未来重新评估甚至削弱2040年的目标,以防欧盟的森林和土地未能按预期吸收足够的二氧化碳(即碳汇功能下降)。
这与欧盟委员会最初提议的仅允许3%的碳信用额度相比,是一个重大让步。
“设定气候目标不仅仅是选择一个数字,它是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政治决定,”主持会谈的丹麦气候部长Lars Aagaard表示。“因此,我们也努力提供了保证,确保能够以一种维护竞争力、社会平衡和安全的方式实现这一目标。”
为了换取对2040年目标的政治支持,谈判代表还同意了其他削弱气候政策的措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将备受争议的新碳市场(ETS2)——即针对道路运输和建筑供暖燃料的排放交易体系——的启动时间推迟一年至2028年。
迫在眉睫的COP30
此次马拉松式的谈判之所以如此紧迫,是因为欧盟正面临着在COP30峰会(定于11月10日在巴西贝伦开幕)前提交其国家自主贡献(NDC)的巨大压力。
联合国已要求所有国家在峰会前提交其2035年的减排计划。如果欧盟——这个长期以来的全球气候领导者——“空手”前往贝伦,将被视为其全球信誉的重大打击。
作为一揽子协议的一部分,各国部长还一致同意了欧盟的2035年NDC目标,即减排范围在66.25%至72.5%之间。
政治妥协与市场信号
这一决议凸显了在当前地缘政治和经济压力下,欧盟内部在气候雄心与产业现实之间的深刻分歧。
欧盟气候专员Wopke Hoekstra在谈判前就已定下基调,称在面对来自中国等的工业竞争和高昂能源成本时,欧盟需要“将气候行动与竞争力、工业智慧……连接起来”。
据知情人士透露,谈判桌上形成了清晰的两派:以法国和葡萄牙为首的国家主张更大的灵活性;而以波兰、匈牙利、意大利和捷克共和国为首的、更依赖重工业的国家则担心严格的目标会冲击本国经济和能源价格。批评者认为,这一妥协破坏了欧盟的领导地位。包括西班牙和荷兰在内的一些国家在谈判中反对过度依赖外国信用额度,认为这将削弱欧洲的气候公信力,并减少对本土绿色技术和产业的投资。
环保组织也警告称,这些“漏洞”可能会将资金转移到海外,而不是用于欧盟自身的去碳化进程。
对于全球碳市场而言,欧盟的这一决定发出了一个复杂信号。一方面,它可能为高质量的国际碳信用(例如基于《巴黎协定》第六条的信用)创造一个巨大的新需求来源;另一方面,这也引发了对这些信用额度“质量、可验证性和额外性”的激烈辩论——而这恰恰是Wopke Hoekstra本人早先强调的先决条件。
随着欧盟代表团即将启程前往贝伦,他们带去的是一个经过政治稀释、但总算得以保全的减排承诺。世界将密切关注,这一妥协是会激励其他排放大国,还是会成为它们效仿、放宽自身目标的借口。
来源:Climate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