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十四五”规划:在“十四五”末期实现碳达峰

碳道小编 · 2020-12-22 09:12 · 阅读量 · 1752

摘要:中国已经作出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这中国已经作出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要实现高质量的碳达峰,就要将二氧化碳排放的平台期尽量提前,争取2025年前后就进入峰值的平台期。”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表示。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气候变化与环境研究所所长尼古拉斯·斯特恩勋爵认为,“十四五”规划不仅对中国来说非常重要,对世界也是如此;如果能在“十四五”规划提前进行碳达峰,将给中国带来巨大优势,也会给世界带来很大的益处。

“十四五”碳达峰的好处

尼古拉斯·斯特恩认为,如果中国能够在“十四五”规划的时候进行碳达峰,将会以更低的成本,更加有效、更加顺畅地推动2060年前碳中和的实现。

“二氧化碳达峰的时间越早,峰值排放量越低,对实现碳中和的长期目标就越有利。”何建坤表示,要争取二氧化碳和其他全部温室气体同步排放达峰。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表示,如果能在2025年前实现达峰,那么中国碳排放峰值总量将小于103亿吨。

何建坤建议,“十四五”期间能源消费总量应控制在55亿吨标煤,二氧化碳排放量不超过105亿吨。

尼古拉斯·斯特恩表示,中国如果能在“十四五”时期设定碳排放的峰值目标,那么其后就有35年的时间从峰值到实现净零排放,如果到2030年前达峰的话,不仅峰值总量会更高,留给实现净零排放的时间也只剩下30年。

“以创新作为驱动力的新增长模式吸引大量投资,将使中国更具竞争力、更清洁、更健康,将帮助中国进行经济升级,以工业结构转型促进技术和技能的提高。中国目前在新兴绿色为经济技术(如电池、太阳能光伏和电动汽车)方面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如果合理布局,这种新的增长方式可以加速技术创新,为长期的经济繁荣和竞争力奠定基础。”尼古拉斯·斯特恩表示,这些有助于树立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竞争性领导地位,因为中国的低碳转型投资将降低清洁能源的成本,从而对其他国家产生积极的溢出效应。

尼古拉斯·斯特恩表示,“十四五”规划具有特殊意义,因为2021——2025年是中国迈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035年远景目标)新征程的前五年,也是中国迈向“到2049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局之年;与此同时,“十四五”规划涵盖了2060年碳中和目标实现周期的前八分之一,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至关重要。

降低能源强度调整能源结构

何建坤表示,要想实现二氧化碳排放的达峰,最重要的一个着力点就是要降低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而要降低单位GDP的二氧化碳强度,一个着力点就是要大力节能。“从2020年到2035年中国预期GDP的增长会翻一番,从2020年到2030年未来10年中GDP的年均增长大概是5%,如果要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那么单位GDP二氧化碳强度每年下降的速度要大体上高于GDP增长的速度,这样才能够使得经济增长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由降低GDP能源强度来抵消。”

何建坤认为,要实现这一点,“十四五”时期要保持“十三五”时期节能降碳的力度,GDP能源强度年下降率保持不低于3%的水平,GDP的二氧化碳强度“十四五”时期下降要达到19%——20%,“十五五”期间年下降率要提升到4.5%——5.0%的水平,从而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

另一大着力点,何建坤认为是改善能源结构。“‘十四五’时期,非化石能源占比要达到20%,‘十五五’时期要达到25%,单位能耗二氧化碳强度年下降率在‘十五五’时期要提升到1.5%以上,这样才能抵消能源消费年均约1.5%增长带来的新能排放。”何建坤表示,要实现这样高的非化石能源的占比,从现在起到未来10年之内,风电、太阳能发电每年装机新增的容量加起来要超过1亿千瓦。

在增加非化石能源的同时,要减少煤炭占一次能源的比例。

邹骥认为,“十四五”时期煤炭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应该下降到48%以下,停止对新增煤电机组的投资,电煤装机不超过11.5亿千瓦。

“当前比较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要严格控制煤电产能的扩张和煤炭消费量的反弹,要力争‘十四五’期间实现煤炭消费量零增长甚至于负增长,‘十四五’末期到‘十五五’期间,煤炭的消费量必须持续呈下降趋势。在‘十五五’期间我们可以争取石油消费达到峰值,天然气的消费会有所增长,天然气消费增长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长必须用煤炭消费量下降、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来抵消,这样才能够实现二氧化碳排放的达峰。”何建坤表示,所以“十四五”时期要严格控制煤炭消费量的反弹,同时要加强煤碳市场建设,用市场的手段促进节能和减排。

尼古拉斯·斯特恩表示,既得利益者和煤炭行业的人员可能会有一些抵触情绪,所以应该以协作友好的方式来管理转型。尼古拉斯·斯特恩建议,制定透明和全面的政策,例如实施再就业培训计划,帮助受影响的工人建设未来;投资于受转型影响特别严重的地区,包括进行财政改革,使得地方政府可以有能力进行对本地的投资;对下岗职工提供经济、医疗保障。

重点城市和行业应率先达峰

何建坤认为,二氧化碳排放达峰时间越早,峰值排放量越低,越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否则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难度和代价则更大。他建议,峰值平台期要在2025年前后实现,2030年后要结束平台期,呈快速下降态势,2035年排放要比峰值有显著下降。

“要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就要尽量接近全球温升控制在1.5摄氏度目标导向下的二氧化碳减排路径,2030至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年均下降率要达8%——10%,到2050年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应该争取实现净零排放。”何建坤表示,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的同时,要为2030年之后快速减排做好技术、基础设施、机制和政策等多方面准备,奠定良好基础。

“为了推进全国在‘十五五’期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的达峰,‘十四五’重点城市,如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比较发达、转型比较领先的城市,要率先实现达峰;高耗能的行业,比如钢铁、水泥、石化、化工,也要争取在‘十四五’期间实现二氧化碳的达峰。”何建坤建议。

能源基金会牵头所做的《中国碳中和综合报告2020》建议,电力行业排放量应立即达到峰值并且下降;到2050年,排放量为零或负;建筑行业排放量应立即达到峰值,到2050年,在2015年基础上实现约90%的减排量;工业部门排放量应立即达到峰值,到2050年,在2010年基础上实现近90%的减排量;交通行业排放量应在2025——2030年间达到峰值,然后到2050年,排放量相对于2015年减少80%左右;到2050年,中国北方城市的大多数区域供暖系统实现脱碳。
来源:水泥网

热门评论
会员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