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解读 | 粤港澳大湾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怎么建?
碳道小编 · 2022-08-15 12:08 · 阅读量 · 2989
摘要:日前,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负责人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在研究建设,广州将支持广州期货交易所加快研究服务绿色发展的期货品种,同时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与资管中心建设探索发展大湾区碳资产管理业务,为绿色金融服务“双碳”目标探索有效路径。
日前,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负责人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在研究建设,广州将支持广州期货交易所加快研究服务绿色发展的期货品种,同时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与资管中心建设探索发展大湾区碳资产管理业务,为绿色金融服务“双碳”目标探索有效路径。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广州具备怎样的优势?
近日,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何华权向总台大湾区之声记者介绍了广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所具备的优势:
政策支撑方面:粤港澳大湾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受到国家、省、市各个层面的政策支持和驱动,中国人民银行四部门《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生态部与广东省政府签署的合作协议以及广东省广州市金融“十四五”规划等多项政策均明确要深化广东碳市场发展,研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依托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搭建粤港澳大湾区环境权益交易与金融服务平台等事项做出相应安排。
市场实践方面:广州市于2017年获批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推动绿色金融机制完善、制度创新和业务实践,做了积极探索并带动广东碳市场发展。截至2022年6月,累计碳配额超过2亿吨,成交金额超过51亿元人民币,这些交易的交易额均居全国碳排放市场首位,累计成交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7200万吨,排放量回购、远期、托管、抵押融资等各项创新业务指标均居全国前列。
合作基础方面:广州积极推动研究导向和业务合作的大湾区碳市场建设工作,包括推进港澳机构开展环境信息披露、自愿碳标准、跨境碳交易等合作,支持广碳所与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工作组,为大湾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打好基础。
围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相关目标,何华权表示,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接下来将加强与港澳联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加快研究“碳市通”、碳金融衍生产品,探索碳排放权跨境交易便利机制。加快设立碳金融实验室,鼓励金融机构参与碳市场。
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联盟,加强与深圳、香港、澳门对口机构的联系,加强推动信息共享、绿色金融研究和绿色金融标准衔接。
推动大湾区绿色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开展广州地区企业赴港澳发行绿色债券相关工作,支持广州地区企业基于中欧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发行绿色债券。
建设大湾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港澳如何助力?
澳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刘丁己在接受总台大湾区之声记者采访时介绍,根据联合国的定义,针对友善环境为目标创立的金融商品和服务都可以叫做绿色金融,包括贷款、债券、保险、投资等。
我们为什么要发展绿色金融?刘丁己认为,绿色金融的主要目的就是协助公众和私人机构,更好地将资金用在同环保发展方面的事业,帮助他们扩大对于能源转营、低碳经济、绿色消费等产业的投资,从而可以帮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金融业者也可以开发更多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使得普通消费者也可以多一些对环境比较友善的选择。
建设大湾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离不开香港和澳门的参与,刘丁己认为,香港和澳门在推动建设大湾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方面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香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起步比较早,而且香港有比较成熟的金融体系,基本上是碳配额和碳披露,还有绿色债券方面已经有很丰富的经验;澳门本身的产业结构主要是以旅游、会展、娱乐方面为主,也属于碳排放量非常少的产业。澳门这几年也很努力地在探讨产业适度多元,正在发展现代金融债券市场,建设绿色金融平台。这些经验和实践,都可以起到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作用。
香港、澳门本身有“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开放程度比较高,国际化发展的水平也比较领先,很容易吸收到碳交易、碳排放等方面世界各地先进的经验以及优秀的科技人才,围绕碳中和中外合作方面,港澳是一个很有利的平台。
建设大湾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湾区各城市之间如何联动?
张仁瀚表示,大湾区城市群不同区域的碳排放和达标状态的差异比较大,形成城市群之间自身跨区碳排放补偿和碳交易的需求,可以构建大湾区城市群、城市自身跨区碳排放补偿和碳交易机制。
张仁瀚建议,广州可以依托正在创建完善的跨境理财和资本中心,建立跨境碳交易的平台,联手香港世界金融中心,联手澳门特色金融,引入境外绿色金融投资,开展碳交易、碳融资的国际化进程,更好发挥粤港澳世界金融中心特色金融的资金流动性及强大的资金募集能力,为广东绿色金融的长期发展服务。
今年初,香港交易所宣布与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未来双方将共同探索区域碳市场的深化发展、创建适用于大湾区的自愿减排机制。
就大湾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过程中,大湾区各城市之间如何更好联动的问题,南方智库成员、经济专家张仁瀚在接受总台大湾区之声记者采访时对此作了分析。
来源:大湾区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