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经济该如何落地?碳积分、碳市场成招商热点

碳道小编 · 2023-03-24 09:03 · 阅读量 · 1276

摘要:对于地方与产业来说,“减碳”不单单是绿色环保,更意味着潜藏的商机,和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全国碳市场扩充预期加强,“双碳”领域或迎来群雄逐鹿的局面。

你没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但对午夜时分的写字楼也许并不陌生。当拖着一身疲惫顶着万家灯火在街边打车时,你或许未曾想过,如果打的是一辆新能源车,那么这段深夜归途,将帮你增添些许“碳积分”。


当然,如果你还有兴致,甚至可以扫一辆路边的共享单车骑回家,因为这样获得的“碳积分”会更多。


这并不是什么未来场景,而是我们身边正在发生的事情。


消费端,碳普惠是关键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双碳”、“减碳”,是出镜率极高的话题。在如何帮助我国达到“双碳”目标的问题上,代表们提出了不少建议,其中鼓励和促进“碳普惠”,是提案比较集中的方向。


据统计,在中国全社会碳排放总量中,生产端占47%,消费端占53%。很明显,在消费端“减碳”,有很大的潜力。


而“碳普惠”就是通过数字化手段,广泛动员公众参与消费端碳减排。通过一定方式或制度,让减排者受益,是碳普惠制度的核心。


目前,各地已经在探索碳普惠机制,除了上文提到的乘坐新能源出租车、骑共享单车之外,线上排队预约,甚至开通电子账单的行为也可以换算成碳积分。建设银行、中信银行等银行已经开始探索建立“碳账户”体系,以支持面向大众的碳普惠机制。

不过,在两会代表看来,碳普惠还有更广的维度可以挖掘。


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刘锐提议,将二手闲置物品交易纳入碳普惠范畴。她认为,此举可进一步激励全民践行绿色消费理念。


全国人大代表张天任在《关于数字技术赋能废旧物资循环利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建议》中也提出,“二手闲置物品交易可以显著减少新品在生产、消费过程以及二手闲置物品处置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具有巨大的减碳潜力。”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二手闲置物品交易规模已经突破万亿元。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二手闲置物品交易市场无论交易额占比还是市场成熟度,都尚处于起步阶段。有机构预测,到2025年,中国二手闲置物品交易市场的交易规模将达到3万亿元。


如果将将二手闲置物品交易纳入碳普惠范畴,那么不仅将帮助二手物品交易市场进一步规范化,并且有机会通过数字手段,甚至利用大数据或区块链技术,将二手闲置物品交易行为与“碳积分”挂钩,进一步鼓励消费端“减碳”。


扩大碳市场势在必行


除了碳普惠之外,完善和扩大碳市场,是两会代表们另一个关注的焦点。


于2021年7月开市的全国碳交易市场,目前仅有电力行业的2225家企业被纳入。尽管被认为是通过市场化手段促进“减碳”的重要一环,但行业单一,参与主体少,流通性差,季节性特点明显等问题,制约着全国碳交易市场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所以,在今年两会上,多位代表的提案,直指全国碳市场的不足,并建议在扩大和完善碳市场方面下功夫。


比如民进中央提交的《关于强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制度保障的提案》中,建议加快扩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范围并强化相应激励措施。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锋则建议,提升碳市场价格杠杆功能,扩大市场参与主体、提升市场活跃度。


而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甚至建议,借鉴乘用车积分机制,考虑将汽车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的可能性。


事实上,在今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我国2023年绿色发展的重点之一,就是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


而在3月1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21、2022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分配相关工作的通知》中显示,针对目前全国碳市场入围的发电行业企业,今年的碳排放权配额发放数量,与上一个履约期相比,将减少约4亿-5亿吨。


很明显,收紧碳排放免费配额,意味着政策层面对于“减碳”的决心与力度正在加强。


“减碳”成招商新热点


碳排放配额收紧,意味着碳市场“碳价”上涨,而两会代表们普遍呼吁的扩大全国碳市场,则让其它行业看到通过“减碳”实现经济收益的可能性。


政策面力行“减碳”的决心,全国碳市场扩容的前景,以及 “减碳”所带来的潜在市场机会,也让“双碳”领域成为各地招商工作中的新热点。


3月16日,位于上海青浦赵巷园区的一个招商会,就以“双碳”为主题。这个名为“数字能源与碳达峰碳中和行业论坛”的招商会,由长三角赵巷新兴产业经济发展 (上海) 有限公司和晨哨集团联合主办。


主办方代表长三角赵巷新兴产业经济发展(上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卿认为,“在数字经济时代,如何利用数字技术赋能能源产业,实现数字节能降碳成为关键。”他表示,将力争在2025年,实现“长三角绿洲智谷·赵巷园区”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的“双降”目标。

公开资料显示,动工于2017年的“长三角绿洲智谷·赵巷园区”,截至去年底已累计引入企业185家,其中实体企业52家,数字经济领域企业占比72%。但在“双碳”领域,该园区尚处于试水阶段。


此番以“双碳”为主题举办招商会,也表明园区方面希望在该领域有所突破。而今年两会上关于完善和扩大碳市场的呼吁,也成为与会者关心的话题。


协鑫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一钊在会上表示,“随着全社会对于‘双碳’的关注,全国碳市场扩大开放的进程也许会加快”。他认为,钢铁、建材、有色、石化、造纸等能耗水平高,减排压力大的行业,将成为接下来纳入全国碳市场的重点。


资料显示,协鑫集团以风光储氢、源网荷储一体化为主营业务,旗下的协鑫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非电网售电公司。全国碳市场的扩大,对广泛布局新能源电力的协鑫来说,是重要的市场机会。


从逐步推进碳普惠到完善与扩大碳市场,两会代表关于“减碳”的提案,已经涵盖消费端与生产端的碳排放。


而对于地方与产业来说,“减碳”不单单是绿色环保,更意味着潜藏的商机,和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全国碳市场扩充预期加强,“双碳”领域或迎来群雄逐鹿的局面。


来源:网易
热门评论
会员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