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气候官丨专访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范铁军: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 将大幅增加碳配额总量
碳道小编 · 2023-07-20 09:07 · 阅读量 · 1813
摘要:范铁军表示,钢铁行业碳排放居非电行业首位,纳入全国碳市场将大幅增加碳市场配额总量,碳市场覆盖碳排放总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比例也将有效增加。目前相关专项研究工作已全面正式启动,在基础条件和配套支撑完善成熟后,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统一部署统一组织有序纳入。
钢铁行业是碳排放的重点领域,何时纳入全国碳市场备受关注。
近日,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专项研究第一、二次工作会议召开,环境规划院、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等多部门探讨尽快确定钢铁企业碳配额分配的主要工序、分配基准线及排放量核算方法,完成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初步方案。
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有何意义?企业未来应当如何应对新形势?如何进一步健全相关监测和核算方法?对此,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了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范铁军。
范铁军表示,钢铁行业碳排放居非电行业首位,纳入全国碳市场将大幅增加碳市场配额总量,碳市场覆盖碳排放总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比例也将有效增加。目前相关专项研究工作已全面正式启动,在基础条件和配套支撑完善成熟后,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统一部署统一组织有序纳入。
专项研究工作已全面启动
《21世纪》: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有何意义?能为碳市场的配额总量带来多大程度的扩容?
范铁军:钢铁行业是碳排放重点领域,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总量15%左右,是31个制造业门类中碳排放量最高的行业,是推动落实“双碳”目标的重点领域。碳市场作为碳排放管理的基础性、关键性政策工具,是利用市场机制促进碳减排的有力手段,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将对企业落实减排责任、促进绿色低碳转型、提升碳排放管理能力、加强碳资产管理、提升绿色环保形象、发挥碳定价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将有助于企业了解国际低碳新规则,提升国际低碳竞争力,有效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等“绿色贸易壁垒”挑战。
目前,全国碳市场仅纳入发电行业,配额总量约4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钢铁行业碳排放居非电行业首位,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将大幅增加碳市场配额总量,碳市场覆盖碳排放总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比例也将有效增加。
《21世纪》:目前有关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专项研究的第一、二次工作会议相继展开,请问钢铁行业大概会在何时纳入全国碳市场?
范铁军:碳市场作为碳排放管理的基础性、关键性政策工具,对于落实企业减排责任、发挥碳定价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总体来看,当前碳市场扩围条件已基本成熟,生态环境部气候司正在推动全国碳市场扩大行业覆盖范围专项研究工作,将通过专项研究进一步完善我国碳市场体系建设,对推动落实“双碳”目标发挥重要作用。开展钢铁、石化、化工、有色、建材、民航、造纸等7大行业专项研究,要对行业精准画像,务必夯实工作基础,提升方案可操作性,最终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各行业分阶段目标任务和建设路线图,为全国碳市场扩大行业覆盖范围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目前,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专项研究工作已全面正式启动,重点针对钢铁行业的核算边界、配额分配、核算报告、核查技术等关键问题开展研究,聚焦行业评估、国际/国内试点经验总结、数据基础评估、配额分配方案、核算报告指南、核查技术要点、路线图等7个方面。
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统一碳市场的时间节点仍将按照“成熟一个、纳入一个”的总体原则,在基础条件和配套支撑完善成熟后,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统一部署统一组织有序纳入。
企业应加快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计划
《21世纪》:碳市场在我国仍是新生事物,处于发展初期。随着我国碳市场纳入行业、参与主体、交易品种类型逐渐增加,市场供需面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钢铁行业未来应当如何应对?
范铁军:未来随着纳入行业、参与主体、交易品种类型逐步增加,同时随着碳市场运营步入正轨,碳配额的发放也将呈逐步收紧状态,预计碳市场的活跃程度将明显提升,同时也将进一步充分发挥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工作定位。
钢铁行业是重点碳排放行业,以化石燃料燃烧排放为主,推动碳交易市场有助于实现碳排放外部成本内部化,与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高度内在一致性。因此,钢铁行业应充分利用碳交易市场化机制,做强做优先进企业,促进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绿色金融创新,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有效控制和减少碳排放。
《21世纪》:随着纳入全国碳市场,未来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进程是否会加快?
范铁军:通过加快兼并重组,一方面钢铁行业能够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水平高的龙头企业将先进的管理理念、技术实力、资金优势等带入中小企业,快速提升整个行业的绿色发展水平,也将有助于促进钢铁行业加快纳入全国统一碳市场,并促进碳市场高效运行。
另一方面,兼并重组本身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涉及相关利益方多,促进钢铁企业进一步实现兼并重组将由政策、市场等多因素决定。
《21世纪》:钢铁行业能耗、碳排放信息化统计监测和计量体系仍有待健全,未来可以从哪些方面进一步完善?
范铁军:一是建议钢铁企业加快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计划。梳理全厂的碳排放源点位以及对应涉及的碳排放源种类,并将各类碳排放源的碳排放参数进行实测,以确保企业碳排放量计算的准确性。
二是建议钢铁企业将数字化、低碳化结合,研究建立基于工业互联网的超低排放与低碳协同管控数字化平台,实现碳素流可视可管可控以及钢铁企业生产全过程的碳排放监测、统计、对标,支撑企业开展碳排放水平、碳足迹和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分析研究,以碳效率为核心优化生产工艺及管理,实现生产工序碳排放过程目标管控、碳排放预警管控及减碳降污协同管控。同时,丰富碳咨询、碳排放对标、碳金融、碳关税应对、碳数据认证等相关功能,全方位助力企业绿色低碳发展。
《21世纪》: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金融支持是重要一环,未来应该重点从哪些方面推动钢铁行业绿色金融发展?目前业内正在探讨通过引入有偿分配、丰富金融交易产品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全国碳市场活跃度,还有哪些新举措可以引入?
范铁军:中国人民银行于2021年启动转型金融研究工作,目前已初步确立转型金融的基本原则,并组织开展了钢铁、煤电、建筑建材、农业四个领域转型金融标准的研究。工信部也牵头组织了钢铁行业转型金融标准研究工作,通过确立相关标准,引导金融机构创新转型金融产品和服务,扩大对传统行业绿色改造投入,目前初步形成9类39项标准,条件成熟后将公开发布。
对于钢铁行业而言,应尽快公布钢铁领域转型金融标准,帮助行业获得转型金融工具的实际支持。
关于进一步提升全国碳市场活跃度,建议继续健全全国碳市场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特别要积极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的出台。进一步强化市场功能,在碳市场平稳运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全国碳市场的行业覆盖范围,丰富交易主体、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