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场“水泥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政策宣贯及能力建设大会”在京召开
碳道小编 · 2025-03-27 08:03 · 阅读量 · 301
摘要:首场“水泥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政策宣贯及能力建设大会”在京召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全国碳市场的工作部署,全面提升水泥企业参与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能力,受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委托,2025年3月24日-25日,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在京组织召开首场“水泥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政策宣贯及能力建设大会”。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逯世泽,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副会长刘建华,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特别副会长、北京国建联信总经理武庆涛,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总经济师张昕,金隅冀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卫东;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等地方生态环境厅代表;山西省、黑龙江省、河北省等地方协会代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辽宁省、黑龙江省、吉林省、山东省、河南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区域的水泥生产企业(集团)及有关机构的领导和代表,共20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科技总监、副秘书长石红卫主持。
逯世泽在致辞中指出,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幻,其他国家政策如何改变,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潮流不可逆转,中国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决心不会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应对气候变化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全国碳市场自启动以来,生态环境系统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在强化立法保障、提升数据质量、优化配额管理、启动自愿减排交易、扩大行业覆盖范围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水泥行业企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管控,是行业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水泥行业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他提出三方面工作建议和要求:一是严格遵守市场规则。水泥企业要认真学习《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法规、政策和技术指南,尽快熟悉碳交易规则,真实准确及时报送数据,开展关键参数月度存证、年度报告等工作,按期足额清缴配额。二是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水泥行业要早动手、早准备,积极推动行业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发展低碳技术,降低企业碳排放水平。三是加强企业能力建设。各企业要高度重视数据质量管理,切实加强内部碳排放管理制度建设,制定履约策略;组建专门的人员和技术团队负责全国碳市场相关工作,提升碳排放管理的基础能力;健全统计核算体系,提升计量水平,加强计量器具管理。
刘建华在致辞中介绍了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贯彻落实国家决策部署,牵头开展的建材(水泥)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管理“一揽子”方案研编、碳排放精确计量技术设备攻关等有关碳市场建设工作。他指出,水泥熟料生产企业进入全国碳市场,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对所有水泥企业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学习贯彻“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政策法规文件,准确理解水泥核算核查两指南及相关要求和标准,组建碳排放管理团队,不断提升碳资产管理能力,采用燃料替代、原料替代、能效提升等技术手段,不断降低碳排放,将挑战转化成为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新机遇。
魏卫东代表水泥生产企业表示,水泥生产企业进入全国碳市场,这是时代的使命,更是行业的机遇,水泥生产企业要主动作为,争做低碳转型的践行者,呼吁行业企业要凝聚共识,构建行业命运共同体,从被动减排转向主动创新,用市场化的手段引导资源向绿色低碳领域流动,避免“内卷式”恶性竞争,开创绿色低碳新发展格局。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四级调研员刘文博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总体情况和政策进行了宣贯;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总经济师张昕围绕《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立法思路和释义以及碳市场制度体系和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进行了解读;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介绍了水泥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重点工作;北京国建联信认证中心对水泥行业核算报告指南和核查技术指南进行了解读;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上海能源环境交易所、碳排放权登记结算(武汉)有限责任公司分别围绕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的功能、操作注意事项和操作常见问题,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以及系统操作,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和配额清缴以及系统操作进行了解读;安徽智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分享了海螺水泥碳排放监测实践;北京佳华智联科技有限公司介绍了高新技术助力企业管理碳资产的实践。
本次会议由北京国建联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承办,会议得到了中国建材集团、北京金隅集团、安徽海螺集团、台泥集团、山东山水水泥集团、亚泰水泥集团、天瑞集团等企业集团的积极响应和参与。按照会议总体安排,为方便不同区域的水泥企业就近参会,4月份计划在南京、贵阳、成都分别召开三场“水泥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政策宣贯及能力建设大会”。
来源: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