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道】亚洲第二大排放国印度碳排放交易体系(CCTS)已具雏形

碳道小编 · 2025-04-22 19:04 · 阅读量 · 251

摘要:【碳道】亚洲第二大排放国印度碳排放交易体系(CCTS)已具雏形

4月22日,印度环境、森林和气候变化部公布了碳信用交易计划(CCTS)履约机制下各个纳管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目标(GEI)草案。

该草案提供了一个覆盖了包括铝、氯碱加工、水泥、化肥、钢铁、纸浆和造纸、石化、石油精炼和纺织行业的GEI并以tCO2e/吨当量产品为单位,覆盖超过800家企业。


(印度冶炼厂GEI(部分)),

(图源:target setting notification under CCTS uploaded on e-gazzate for public comments pre-published by MoEFCC)

新的目标将每三年公布一次,以便企业进行更长期的规划。若企业超额完成其GEI,则可根据已实现的排放强度与目标排放强度之间的差额获得碳信用证书(CCCs);而未能实现其目标的企业必须交出/购买相应数量的CCC以确保合规,届时,CCC将由印度的能源效率局(BEE)签发。

草案将于公布后的60天后正式生效。

关于印度碳排放交易体系(CCTS)

印度承诺到2030年将排放强度降低到比2005年水平低45%,到2070年实现净零排放。

CCTS预计将于2026年正式启动,范围将包括燃料燃烧和工业流程产生的直接排放,以及电力和热能消耗产生的间接排放(范围1和2)。此外,还将考虑一些范围3排放(中间产品的进出口)。最初温室气体将包含CO₂和PFC。


  • 储存和拆解机制(Banking & Borrowing)


CCTS允许无限制地储存CCC,储存的CCC可在印度碳市场(ICM)内部交易或用于履行未来的合规义务,但不允许拆解。


  • 合规机制(Compliance Mechanism)


未能实现其年度排放目标的企业必须上缴或购买相应数量的CCC弥补其超额排放并确保履约。CCTS首批覆盖企业的年度排放目标将以2023年至2024年的排放数据为基线,新的排放强度目标将每三年公布一次,履约期为一年。


  • 监测、报告和核查(MRV)机制


监测:企业必须通过在排放源持续测量或跟踪燃料/材料的总交付量、总消耗量和库存变化调整量来监测排放。活动数据的计算基于履约年度内燃料/材料的接收、使用和库存变化,以质量(吨)或体积(千升、立方米)表示。如果直接测量库存量不切实际,可使用历史数据或财务记录进行估算。

在计算排放量时,企业必须确定燃料的净热值(NCV)。固体燃料的净热值使用印度标准测量,气体燃料使用印度或ASTM标准,液体燃料可使用实验室认证的供应商值。如果没有NCV数据,则采用IPCC标准换算系数。所有测试都必须符合相关实验室标准。

报告:企业必须在履约年结束后的四个月内向BEE和国家指定机构提交经核实的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和表格。年度报告应包括:


  1. 详细的注册信息和联系方式
  2. 报告年份和监测计划信息
  3. 报告期间业务的变化
  4. 生产工艺、原材料消耗和排放源的详细信息
  5. 排放数据,包括以tCO₂e为单位的CO₂和其他温室气体以及计算方法
  6. 取样计划、数据控制、生物质使用和已实施的温室气体减排措施的详情


核查:报告必须由经认可的碳核查机构进行核查,以确保符合MoEFCC设定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目标。

惩罚机制印度政府目前还未做出具体决定。


  • 市场设置


一级市场:最初不拍卖配额。

二级市场:CCC将在国家能源交易所进行交易,由中央电力监管委员会(CERC)作为交易活动的监管机构。

但在CCTS实施的初期阶段,CCC将不被视为金融工具。

CCTS的未来

CCTS的核心在于其对排放强度的关注,它提供了一个灵活的框架,满足了快速发展的经济需求。这种创新的方法鼓励各行各业减少每单位产出的温室气体排放,为更清洁、更高效的技术铺平道路。据标普全球大宗商品数据披露,截止到2024年,印度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29亿MtCO2e,预计到2050年将增加35%。发电行业是印度主要的排放源,2024年发电行业的排放量为140亿MtCO2e,但没有纳入到其第一阶段的履约期。

工业是第二大排放源,排放量达6亿MtCO2e。其中,钢铁行业占主导地位,2024年其排放量占印度工业排放量45%,占印度总排放量的10%。

而同时,印度是碳信用的主要出口国,在过去十年中,印度产生的6100万吨的碳信用在国外注销,而国内需求仍然相对较低,国内产生和注销的碳信用只有60万吨。

印度的CCTS目前正处于关键的发展阶段,此次纳管企业GEI草案的出炉对CCTS的发展是重中之重,一旦得到巩固,CCTS将为印度的气候目标做出重大贡献,并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碳市场。


分析师:郭丰

原创所属:碳道

热门评论
会员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