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汽车碳足迹核算、核查与互认指南上线

碳道小编 · 2025-07-22 20:07 · 阅读量 · 87

摘要:由中欧互认工作组出品的《中欧汽车碳足迹核算、核查与互认指南v1.0》近日正式上线。

记者7月22日从中汽碳(北京)数字技术中心了解到,由中欧互认工作组出品的《中欧汽车碳足迹核算、核查与互认指南v1.0》近日正式上线。该指南构建了中欧双方共同认可的技术路径,可助力中国车企算得清、核得准、认得通,将有效减少碳足迹重复计算与核查成本,企业可通过一次评估,满足多区域合规要求,显著提高出海效率与可信度。


中汽碳介绍,此次发布的指南是全球首个聚焦中欧互认的系统性技术文件,也开创性地提出了“一算多认”机制,涵盖从方法学对接、数据互信到核查程序等完整流程,打通了绿色贸易中的“数据壁垒”,更为全球低碳治理提供了“中欧方案”。


据介绍,指南由中欧汽车碳足迹互认研究工作组(SEA LCA)牵头制定,工作组由中汽碳、中汽测评、Green NCAP、DEKRA、奇瑞、长安、蔚来等中欧机构、企业组成。指南明确了中欧在方法学、数据库、核查流程等关键环节的技术衔接路径,为跨境碳数据采信提供了标准化依据。


指南适用于基于乘用车开展的产品级碳足迹评估,首批选取了中国车企出口欧洲的代表车型。其互认效力体现于:通过指南开展评估和核查的车型,可获得中欧机构双方共同认可的“互认证书”。


据介绍,首张证书已于今年6月在西班牙颁发给奇瑞的一款车型,标志着实车互认机制正式落地。该指南在欧方平台(Green NCAP)和中方平台(CPP)同步发布,成为中欧在LCA领域首次实现制度性协同与成果共享的重要里程碑。


当前,随着新能源汽车全球化加速推进,作为核心部件的动力电池,其碳足迹也成为国际市场关注的焦点。中汽碳介绍,此次发布的指南,也为汽车产业链关键部件的出海提供了借鉴。据悉,中汽碳计划下半年择机启动中欧电池碳足迹互认工作,SEA LCA计划年底在欧发布第二批研究成果。未来,电池出海若能基于该机制建立中欧互认标准,企业可一次建模,多地适用,避免为不同市场重复编制碳足迹报告和反复接受审核,从而显著提升全链条的绿色合规能力与成本控制力。


据介绍,目前欧盟出台的相关法规,已对锂、镍、钴、锰、钢铁、铝、电池、轮胎等关键汽车原材料与零部件提出明确的低碳要求,并通过设定准入门槛或征收碳关税等机制,加快构建系统化、标准化、精细化的汽车全产业链碳管理体系。


中汽碳建议,企业应保持对欧盟及其成员国相关法规动态的持续关注,科学预判政策走向,及时优化自身碳管理工作。同时还应加快数字化合规工具部署。借助数据库、碳足迹核算工具、碳排放管理平台等数字化工具,实现对排放数据、法规动态与风险点的实时监测与智能预警,提升跨国运营下的响应效率和合规透明度。


来源:上海证券报

热门评论
会员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