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答封面新闻:全国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取得较好开局
碳道小编 · 2025-10-29 15:10 · 阅读量 · 110
摘要:生态环境部答封面新闻:全国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取得较好开局
“应该说推动全国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有一个比较好的开局”。
10月29日,生态环境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对于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情况,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在回答封面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生态环境部会同相关部门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明确强化规则标准和因子数据的“两大基石”,重点解决产品碳足迹“怎么算”和“算得出”的问题,编绘并推动落实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的“任务书”和“施工图”。
产品碳足迹是量化产品全生命周期各阶段温室气体排放的系统方法,覆盖原材料开采、生产制造、运输分销、使用维护及废弃回收全过程,以二氧化碳当量为计量单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碳足迹的管理工作,将构建“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作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
夏应显介绍,在规则标准方面,生态环境部去年会同相关部门印发了产品碳足迹核算国家标准,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发布推动落实《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工作指引》,进一步组织各方开展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工作。截至目前,已发布电解铝、化学纤维、电子电器等13项产品的碳足迹核算国家标准,发布钢铁、化工等细分领域超过200多项产品的碳足迹核算的团体标准,推动团标、行标和国标互相衔接、同向发力。
在因子数据方面,考虑到因子数据是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石”,特别是电力碳足迹因子更是具有基础能源属性。今年1月和10月,会同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相继发布2023年和2024年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2024年全国电力平均碳足迹因子是0.5777kgCO2e/kWh,在2023年0.6205kgCO2e/kWh的基础上下降了6.9%。“应该说明显小于国外相关数据库的默认数值,也填补了我们国内因子数据库的相关空白,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夏应显表示。
他介绍,2024年电力碳足迹的因子量化工作的特点在于大幅增加了案例的样本数量,进一步提高了实测数据比例,尽可能体现电力结构优化和绿色转型发展的实际效果。比如样本数量较去年增长一倍,在技术的代表性、地域典型性上进一步提升;煤电运营量化数据超过99%来源于实测数据。电力碳足迹因子的发布为众多的产品碳足迹量化标准的编制提供了推荐因子,有利于帮助企业提升产业链的降碳潜力,充分展示产品的低碳竞争力。
夏应显指出,将继续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既要解决产品碳足迹“怎么算”和“算得出”的问题,还要着力解决好“用得上”和“用得好”的问题。 一是继续深化电力碳足迹因子研究,持续更新发布后续年度电力碳足迹因子,完善电力碳足迹标准体系,加快制定电力产品碳足迹系列国家标准。二是推进煤油气等其他基础能源和交通领域重点产品碳足迹标准编制和因子研究工作,发布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引,加快建设国家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三是会同相关部门,持续研究碳足迹管理相关制度,拓展应用场景,加强交流和合作,多渠道推进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国际互认,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来源:封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