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放造假,江淮汽车或将面临重大处罚!
碳道小编 · 2019-05-10 09:05 · 阅读量 · 884
摘要:此次排放造假事件的再次发生,无疑给江淮汽车打了一针“清醒剂”。在汽车大市场的环境下,江淮从传统商用车到乘用车,再到新能源汽车,一直在寻找自己的方向。如果江淮处理不好本次“排放门”事件,其质量、品牌、安全以及诚信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在5月5日发布公告,江淮汽车涉嫌对机动车污染控制装置以次充好,冒充排放检验合格产品出厂销售,将对该行为进行重大处罚,拟对案件举行听证。
由于江淮汽车提出听证延期申请,最终该案件的听证延期到5月16日举行。
由于听证会尚未举行,暂未清楚具体“造假”情况,最终还要看处罚决定书。有江淮汽车内部人士向媒体透露,江淮这次被指排放造假的车型主要是商用车,在排放标准升级过程中,有一些卡车的排放能力没有跟得上。
但目前为止,涉及造假的江淮车型及规模尚不清楚。
早有先例,影响极大
其实,排放造假在其他车企中也有案例。最为著名的是大众柴油门事件,大众为生产车辆安装作弊软件,试图逃避监管机构的尾气测试。据大众方面透露,柴油排放丑闻到目前为止已经让公司损失了3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257亿元)。
2018年,日产汽车也被曝该公司在日本国内的五家工厂,存在“尾气排放”和“油耗测量”造假问题,随后还发现日产在刹车、速度表、侧滑检查等6个项目存在违规质检操作。
屋漏偏逢连夜雨!江淮汽车不仅因排放问题被相关主管部门“盯上”,在日前公告披露的2018年年度报告和2019年第一季度报告均显示,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呈现下滑。其中,2018年江淮汽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亏损7.86亿元,成为江淮汽车登陆资本市场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江淮汽车在公告中解释称,净利润下滑主要受宏观经济下行、汽车行业增长多年来首次转负等原因影响。
若涉嫌“排放造假”一事被坐实,那对于盈利、销售不佳的江淮汽车来说将是又一重大打击。
根据江淮汽车发布的2018年年度报告,2018年,江淮汽车营收501.61亿元,同比增长1.95%,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7.86亿元,同比下降282.02%;2019年一季度财报也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500万元左右,下降幅度为69%左右。
另外,2019年江淮汽车销量下滑明显。江淮汽车发布的4月产销报告显示,4月,江淮汽车乘用车的销量为12891辆,同比下滑超过30%;1-4月,销量总计为61188辆同比下滑18%。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109条规定,“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生产企业对发动机、污染控制装置弄虚作假、以次充好,冒充排放检验合格产品出厂销售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停产整治,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
有分析人士认为,江淮汽车近两年业绩持续“遇冷”,除了与国内车市不景气的大环境有关外,更为关键的是,江淮汽车的产品更迭较慢、营销缺乏创新、产品品质较弱。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来,江淮汽车的产品在各大投诉网的投诉率居高不下。据车质网统计,从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8日,江淮汽车的产品投诉案例就已高达314起,其中主要问题集中在机油增多、刹车失灵、发动机漏油、变速箱有严重异响等。
遗憾的是,无论是2013年闹得沸沸扬扬的“生锈门”风波,还是2014年“假国四”丑闻,抑或是此次爆出的排放造假事件,江淮汽车自始至终并未表现出应有的敬畏之心。而这些,都将成为江淮汽车接下来发展的掣肘。
此次排放造假事件的再次发生,无疑给江淮汽车打了一针“清醒剂”。在汽车大市场的环境下,江淮从传统商用车到乘用车,再到新能源汽车,一直在寻找自己的方向。如果江淮处理不好本次“排放门”事件,其质量、品牌、安全以及诚信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本文资料来源于搜狐、连线新能源